□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学区 师文举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学困生的相比于学习好的学生来说自卑感很强,他们没有学习好的学生那种发自内心的热情、积极,与他人交流的欲望,甚至在家也是把自己关在房间或者看电视、玩手机,与父母关系紧张,不主动与父母交流,似乎生怕父母戳破他们可怜的自尊,发现自己的秘密。所以,给学困生的社会性发展造成影响,他们不但有无助感,还相当敏感,总是表现出偏狭倾向,情绪不高,适应能力相对较差等。小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不良,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心理健康会造成不可预想的障碍。如果不及时得到的干预、引导及矫正,影响的恐怕不只是成绩,而是学生的整个人生。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是值得教师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无论是在学习中、生活中,他们都会表现出一些与其他学生截然不同的状态,如偏执、焦虑、敏感、强迫、压力大等等。这些思想情绪如果一直存在学生的心理或者认知里,那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影响是致命的。所以,为了学生的学习成长,也为了借助教师这个职业多培养几个对社会、对国家、对家庭有用的人才,教师要关注学生这些不良的心理特征,在具体的教学中有意识地矫正,让学生心归于学习,情归于生活,开心、快乐地学习、成长,保证他们心理健康。
学困生不但自己有意无意地会变得自卑、内向,封闭自己的内心,而且家长与教师也不太关心他们,没有试图打开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通过他们内心活动引导他们。再加上教师有意无意地冷落与消极的评价,家长表现出来的失望,对他们没有信心,导致学困生的心理充满了不安、无助、焦虑,还有紧张。其实每个小学生的内心都是光明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针对学困生,我们一定要充分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学生一起去发现孩子的问题以及导致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比如,是因为孩子懒惰学习不积极,还是因为几节课上没有听懂,出现了学习上的障碍或者由于学生的长相还是衣服等在学校受别的同学欺负。教师和家长要深入了解,与孩子一起面对、一起解决,帮助孩子走出困惑、坚定他们的学习信念,告诉他们学习并不可怕,只有清醒地认识,从现在开始在课堂学懂每一天的东西,不但能逐渐提高成绩,还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教师要提高对学困生的期望值,促进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达到良性循环的状态。
我们知道,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和受教育的场所除了学校就是家庭。教师也好,家长也好,要想让学困生平顺渡过学困期,首先得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发展趋向,要让他们相信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或同学都相信自己能把学习成绩提上去。所以,要有意识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精神方面,都要满足孩子的需要,尽全力支持孩子,为学生成绩的提升、学困的转变创造条件。实践证明,父母科学、合理的教育,不但能培养孩子阳光、快乐的性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促进孩子个性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内心世界变得丰富,学习态度变得积极。当然,学困生与教师还有同学的关系如果融洽,也会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积极学习,勇于面对学习问题主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中,活动中努力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情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温暖,从而树立更坚定的转变信念,不断努力,实现成功转变,使他们的心理成长与发展更加健康。
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成长和发展。学困生由于学习上出现了问题,会间接地导致他们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出现。比如,受挫能力差、意志力薄弱、没有责任心、有明显的自卑感等,这一切对孩子的成长会造成严重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加强学困生的心理素质锻炼,提升学生认识能力和自信心。首先,通过日常中的一些具体事件,培养学生自立自理的能力,让学生逐渐拥有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负责;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创造机会,强化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意志力,从而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最后,结合学生身边的个体事件,再加上学生个人经历等,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的勇气等,再加上一定的心理疏导,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和阳光的生活态度,成功转变,让学生拥有信心、热情,融入同学,与同学一起奋斗,为他们身心以及学习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学困生的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规律,要想成功帮助学困生转变,作为教师和家长,首先就从他们的心理入手,了解他们,走进他们内心世界,化解他们心理问题,从而增强学生意志,坚定学生信念,让学生拥有积极学习的态度,相信未来的希望,这样久而久之,就能让学困生的心理得到转变,从而形成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