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 潘洁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各种错误,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勇敢地面对错误,养成题后检查、自主纠错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自己说出错误的地方,自己感悟错误的缘由,更好地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促进数学综合素养提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在做题时最常见的错误是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教师在指导学生纠错的过程中,应该营造自主纠错的环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的地方,引导学生自己探究错误的原因,让学生进行自主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指导学生更好地纠错。例如,苏教版五年级关于小数有以下题目:1.一个数将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新数比原来的数少3.6,那么原来的数是多少?2.最小的三位小数去掉小数点之后,再缩小100倍是多少?3.将3.14159这个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三位,再在它后面加上两个0,那么原数扩大了多少倍?对于这三个问题,学生常见的错误答案是36、0.001、扩大100000倍。这些错误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概念掌握不好,在理解它所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时,常常会因为粗心大意犯错。比如,第3个问题,因为题目中说的是“后面加上两个0”,这并没有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而小学生因为不理解“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马虎出错,说扩大了100000倍,实际上由3.14159变成3141.59只是扩大了1000倍。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找出相关错误之处,思考错误的原因,并说出来和写出来,之后再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总结。
学生在运算和解答相关应用题时,会因为审题不清出现错误。对于相关的典型错误,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及时地自主批改,指导学生再次审读题目,找准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逐步分析,让学生自说自悟,从而解决审题错误,更好地助力学生养成纠错习惯。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关于小数的知识,有以下类似的应用题:国营农场里种植两块水稻试验田,第一块有2.5公顷,每公顷能够产水稻6750千克,第二块有1.5公顷,一共产水稻11250千克,请问两块地平均每公顷的产量是多少?这道题的正确解法是:(6750×2.5+11250)÷(2.5+1.5),结果是约等于7031千克,而一些学生却列出了类似“(6750+11250)÷(2.5+1.5)”这样的错误算式,主要是因为审题不清和理解出错。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读几遍题目,通过逐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找到数量关系,先求出总和和总分数、再求出平均数,更好地纠错。
小学生还会因为思维定式的影响,在解答应用题时出现很多错误。对于这类错误,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探究出错的地方和出错的原因,并将这些内容说出来,最后进行改正,以此助力学生养成自主纠错的习惯。例如,关于分数的一道例题是:一袋大米有1/2千克,在一周后还剩下2/5,问用掉了多少千克?在解答之后有一道练习题:一袋大米有1/2千克,一周后还剩下2/5千克,问用掉了多少千克?学生在解答练习题时常常会列出“1/2-1/2×2/5”的错误算式,就是因为受到例题的思维定式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重新读题,理解“还剩下2/5”与“还剩下2/5千克”的区别,引导学生摒弃思维定式的影响,正确解答。
综上所述,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助力学生养成纠错习惯,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自说自悟,帮助学生养成纠错习惯,从而提升实际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