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新源小学 朱培佳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以具象思维为主导,而部编教材的插图丰富鲜艳,极具形象性和生动性。巧妙运用文本中的插图,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教师应如何活用课文插图,点亮语文课堂呢?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激发兴趣可以大大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当然,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充分利用插图教学,对于激发阅读兴趣是非常有帮助的。如在执教《丑小鸭》这一课时,我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孩子们思考:你们看过真的鸭子吗?你觉得这只鸭子和你看过的鸭子有什么不同?X学生很快能说出:这只鸭子比较丑,比较大。我接着说:大家都觉得它丑是吗?可别小看这只丑小鸭,丹麦著名的童话家——安徒生老爷爷还为它写了一个故事呢!想读读这个故事吗?下面让我们赶紧翻开课文,一起去认识一下这只可爱的丑小鸭吧!通过文本插图的导入,立马燃起了学生的热情,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1.巧借插图,培养想象力。想象力丰富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要在教学时,创设想象的气氛和环境。精美的插图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自由地联想。如在执教《雨点儿》这课时,教师就可以巧用课文插图进行教学。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孩子思考:小雨点儿到了哪里?你看到了什么?接着,提问:这里变美了,是谁的功劳呢?孩子们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小雨点。然后再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小雨点儿还去了哪里?那里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充分利用插图进行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孩子的想象能力。2.巧借插图,培养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非常关键,通过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显著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表达,例如在教学《纸船和风筝》这篇课文后,我再次出示了课文插图。最后一段中“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松鼠高兴得哭了。他连忙爬上屋顶,把纸船放到了小溪里。”松鼠看见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心里会想些什么?此时,他有什么话想对小熊说呢?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利用这处课文空白,激发学生的语言思维,让学生把松鼠的心理想法和想对小熊说的话写下来,放在课前准备的纸船上送给小熊(即交给教师)。到此,我并没有罢休,而是继续因势利导:在生活中,你是否有想和同学、朋友,甚至教师、父母说的话呢?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3.巧借插图,培养理解能力。插图以形象生动的画面将那些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具体的、可感知的概念。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难以理解之处,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文本插图,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有五幅插图,借助插图来理清叙述顺序,这样可谓一目了然,直观明晰。这样,插图就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难点迎刃而解。
在部编版低年级的教材中,教材的内容十分贴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也易于教师进行讲授;书籍的插图既是装饰,亦是激趣,能够弥补文字所不能及的力量。教师们应合理开发文本中的插图资源,利用学生对图画的兴趣,真正地发挥插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