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瑛琼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洛口中心小学,江西 赣州 342800)
引言:语文可以说是一项综合性的学习过程。学生从中可以了解到历史、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与思想,而寓言故事更是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精彩,每一则故事的背后都蕴含了对历史文化、历史背景、人文思想的回忆与评价,通过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来向学生展示,将其引入到语文课堂上正是为了帮助小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健康的思想、合理的价值观以及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而且通过寓言引入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言语文化的多样性,对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与进步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每一篇寓言都是一个世界,那么该如何让学生融入到这个世界中去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呢?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寓言教学时,可以先创建起一个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接触之始就开始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在这种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生在进行进一步了解时可以更快地融入其中,更加深刻地去理解这个独特的世界。教师还可以尝试着利用一些经典的语言作为引入每一则寓言的开场,从而推动整个语文课堂的展开,让学生的寓言阅读兴趣从一开始就被强烈地激发出来。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寓言故事都会在故事的尾端向所有人阐述故事蕴含的深意。所以教师在选择寓言素材时,可以挑选一些与小学生共鸣性更好的寓言故事,这样学生能够被更进一步的被吸引。为高效的语文课堂铺垫基础。
比如说,教师在教学《守株待兔》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在课堂的开端先引入一段小动漫片断:一个人在树边睡觉,一只小白兔砰的一下撞在树上,然后每天那个人就在树边睡觉……通过这样的动画片段开场可以极大地勾引起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让学生能够在享受寓言的同时学习寓言。而且,这种故事情境下,学生可以充分地理解到守株待兔的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一无所获,想要获得就要去努力的人生道理。
寓言故事为什么可以深深地吸引学生的兴趣?除了其故事本身的情节以外,更重要的是故事中对言语、文物、环境的表达方式都是极其生动的。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声临其境。而且寓言还会使用各种不同的修饰手法,强化寓言蕴含的情感,增强故事的冲击力。教师在进行寓言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寓言的这一特点,在阅读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寓言的言语表达手法,让学生进一步的解读寓言,从而揭示寓言的寓意所在。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年龄偏小的原因,纵然寓言表达方式都比较强烈,但在实际阅读时依然存在着无法正确理解总结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寓言教学引导工作,让学生能够逐层理解,由浅到深,最终达到完全理解的程度。
比如说,教师在教学《亡羊补牢》这篇故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强调主人公并不是所有的羊都被狼叼走了这一点,只要进行弥补,损失就会降低到最小这一点。而且可以让学生对主人公最后的结果以及如果进行弥补的结果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亡羊补牢是有效的补救措施。这样学生就能直接明了地理解这篇故事所蕴含的寓意【1】。
为了能够进一步地增强学生对寓言故事的感受以及对故事寓意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来展开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寓言教学。通过这种开放式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被最大程度的调动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寓言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背景组织情节还原活动,让学生自己创建剧本、对话内容。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去感受故事的深意。
比如说,教师在教学《纪昌学射》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扮演,确定主要人物:纪昌与子卫。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扮演着两个角色亲身地感受人物情感,通过情感的变化过程从而感受到故事中所蕴含的深意与道理:只有拥有良师,而且愿意去坚持努力,最后才能够获得成功【2】。
总体来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一定要重视把寓言故事教学的进行。教师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在课堂上创建情境、借助手法以及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优异的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教师要注重现实生活,用寓言来寓意生活,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活观与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