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成丽
(遵义市播州区中等职业学校,贵州 遵义 563100)
以护理学为例,作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护理专业课程有非常强的实操性和实用性。学生在学习一定理论知识后,必须通过一定阶段的实践学习和应用才能达到知识的巩固、积累和发展。实践学习就是实习,实习是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经验积累的介质,能让学生对该专业及行业有全方位的认知和把握。本文将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教学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实习待遇低。对于实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实习正是他们自我锻炼、经验积累以及自我提升的重要阶段,同时也开始对就业方向和前景有所规划。政府改革人事制度,在一方面提高了用人单位的自主选择力,但同时也限制了中职学生的工作。各下级卫生机构为了节省成本和开支,减少医护人员的投入,给予实习生很低的待遇且配以较为繁重的任务。各方面的压力导致学生实习期产生厌学抵触情绪,这种不正风气更会让学生感到迷茫,从而很少选择留任,实习的目的也达不到由于人事制度的改革,用人单位自主权的扩大,毕业生走向市场通过“双向选择”落实工作。
2.实习平台缺乏。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导致相关部门对于中职教育的投资较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由于缺少资金从而安排学生实习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怎么样能在尽量保证实习教学基础之上减少开支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校方试图用较低的实习经费安排教学,但实习接收单位则会将学生安排到离散的下级单位进行实习教学,学生实习平台不集中不仅不利于管理从而造成不认真负责的现象,更是会由于平台的缺乏得不到应有锻炼而影响个人的发展。
3.实习生基础薄弱。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当下,学生在校学习远不只有专业课,各种思想政治课、外语课以及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占比较多,专业课的学时不够完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生不仅要吸收和消化专业课,还要关注学习其他科目,使得许多学生感到力不从心而造成学习积极性的下降。再加之学校中的实操课也较少,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导致理论难于得到应用,因此实习生的基础较为薄弱且无经验,实习教学困难重重。
1.教师资源缺乏。一般实习的带队老师是学生不熟知的,因此实习生对教师有着一定的期望。但在现实的实习过程中,带队教师很难做到同学生打成一片并且能以身作则。各实习生招收部门为了留下更优质的学生,不控制实习生数量,从而导致实习生大量进入单位而教师缺乏的现象。首先承担实习教学工作一半是身担繁重护理工作的工作者,显得分身乏术;另一方面,单位教师对实习生学校了解不够,对于校方培养计划和实习目标不能很好的把握,造成实习质量降低现象。
2.缺乏专业技能及经验。纵观实习单位,年轻教师占据一席之地,而资历较老的护理工作者很少。年轻工作者自身功底不够扎实且缺乏临床经验,让其承担起对实习生的教学工作不是容易的事。不仅在教学方面较为浅显无趣,难以调动实习生学习积极性,更是由于本身不扎实的功底和少部分经验容易造成教学失误,这对实习生有写极其负面的影响。
针对实习生基础过于薄弱的问题,校方在安排实习生进入单位之前要加强对实习生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护理也是一门服务,服务就需要充分的热情和专业能力并且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在未进入实习单位之前,校方就应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培训,并且严格按照实习生接收单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培训教育,提早对学生的观念进行转变,将实习当作是一次对能力、品质以及医德的绝好锻炼机会并以绝对认真和积极的态度对待实习。
实习生待遇低下且实习单位不够集中,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中职学校的教育实习投资,保证学校实习经费的完备。另一方面,学校应当在有一定经费基础的情况下,提早联系和安排实习生的实习平台,运用“就近原则”为实习生选择最佳的实习环境并按照学生特点和单位要求制定完备的管理机制和工作要求。
针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老师出现断层的现象,需要相关部门完善并加强对护理专业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首先,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学校的临床经费投入;其次,院校方应当积极开展形式各样的实操课和专业技能比赛来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进行提升。最后,年轻教师应积极向老资历的医护工作者进行请教学习并在工作之余多看相关文献资料充实自己。培养出一批专业能力扎实、道德品质高尚、实习教学质量高的专业人才。
护理专业事业建设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医疗卫生事业从学生抓起、从教师抓起、从学校抓起。实习无疑是护理专业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手段,面对当前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教学的现状,如何提升实习教学质量、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医护人员还有待各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