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建春
(河北省涿鹿县职教中心,河北 涿鹿 075600)
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体育教学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每一堂体育课上提高体育能力。
高中生学业紧张,因此一些学生认为体育课上不上都无所谓,即使上了体育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教师要缓解学生的紧张心情,针对每一学期不同学生的心理情况以及身体情况的不同,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将课堂真正还给孩子,让孩子们上一个快乐的能够提升学生体育能力的体育课。首先教师就要转变教育观念,将原有的师本化转化为现在的生本化。教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民主关系,由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能够参与到积极健康的体育活动中来。
高中生也需要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教师生动活泼的语言、形象诙谐的讲解、规范的示范动作等,都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去,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因此,作为高中体育教师,要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奋发向上。教师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的游戏以及竞赛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的快乐。如在人教版高中体育“球类”中的篮球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基础训练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男女生篮球对抗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还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的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
高中生班容量都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单靠体育教师个人是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同时,以一对多的教育教学方式也不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以同组异质的原则自由结组,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让学生双向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组,同时教师要选拔体育能力以及组织能力都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如在高一年级的艺术体操教学中,因为高一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差,因此,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考虑,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当教师讲解完动作要领之后,可以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点评,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还可以让学生增强小组合作能力,提升小组荣誉感。
在高中体育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都做了精心的安排,不但有单元教学目标,还有单项教学目标,教材设计的教学内容也都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本,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学生在不同的体育课上完成不同的体育训练。如在投掷单元教学中,教师对各种方式的投的动作如投准、投远等教学内容要在学生现有的体育能力的基础上精心安排。同时,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上,要精心规划,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好身心准备,并在教师的讲解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创投掷方式,并在积极实践中提炼真知。作为教师,要不断将活跃情趣渗透进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最后教师在组织验收评价,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化均衡发展,达到身心放松,提升体育能力的目。
常言道,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教师要践行自主式教学,向学生提出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提升自身的体育能力。如在跳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以及学习基础,以跳远为目的进行创新体验和练习,逐步掌握正确的跳远姿势。同时,教师要让班内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中,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实现学生的自主化学习。
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千差万别,因此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是不适合每一个学习层次的学生的体育学习的要求的。作为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体育能力的成长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现有的阶段中都能获得提升。首先教师要将班内学生恰当分层,培养学生积极挑战自我的精神,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平台,实现不同层次的评价方法。如在800米跑的运动中,教师对体育素质好的学生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体育素质差的学生就可以适当放低要求,只要学生达标即可。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方式以及教学方法的不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堂中获得信心,逐步提升体育水平。
总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体育能力,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选择适合学生的体育教学策略进行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