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平
(金沙县第五中学,贵州 毕节 551803)
在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在加上物理内容深奥难懂,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丧失了物理学习的兴趣。而将问题情境创设引入到物理课堂中,可以创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进来,集中注意力,逐渐对物理学习产生好奇心,喜欢上物理这门学科。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一件事感兴趣了,才会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可以联系实际,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探索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第二,问题情境恰当合理。教师只有创设恰当合理的问题情境,学生才能更好的去接受和理解物理知识点,如果过于难,学生就会失去物理学习的信心,如果过于简单,则又不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高问题的难度,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通过教师的指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掌握学习要领。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首先就要让学生融入进来,这样学生才能在第一时间进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适应自身的角色,更好的了解、认识相关的物理知识。同时,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之前,要对所创设的情境准备好相关的学习材料,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引,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物理知识进行充分掌握,并能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对相关物理问题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分析。此外,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到的不单单只是知识,更多的还是情感体验的过程,也就是说,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时,不能觉得一味地的设置问题学生就能掌握物理知识,这样学生反而会觉得枯燥,也取得不了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对物理问题设置过程中的趣味性予以重视,逐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感受到物理的魅力以及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进行问题的探索、研究,更好的掌握相关物理知识点,减少对物理学习的厌倦感。
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因而,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时候,一定要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里直观对物理这门学科知识予以理解,感受到学习好物理的价值所在,能够将学习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授静摩擦力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个玻璃瓶,在课堂中邀请一个学生上来握住玻璃瓶,然后教师将玻璃瓶的受力图画出来,引导他们分析讨论玻璃瓶是怎样进行受力的,让学生明白玻璃瓶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和重力。这时候,教师在玻璃瓶和学生的手上都涂抹了一点清油,然后再让这个学生用手去握住玻璃瓶,可以明显的看到玻璃瓶滑落了,教师在提问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是怎么回事?手握玻璃瓶的力是不是没有了?通过对比前后二次的实验现象,你们发现了什么?等等,教师则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和学生们一起分析、讨论这些问题,最终得出结论,让学生感受到物理课堂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认识到学习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
语言不单是智慧的结晶,也是思维表达的重要体现。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时候,遇到一些不明确的概念时,就可以通过辩论的形式让概念逐步变得具体化。也就是说,学生一定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双向或是多项互动中,让自己的大脑活跃起来,产生想要表达的欲望。所以,教师在物理课堂中,就可以设置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将自身的想法表达出来,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不但可以有效的对学生逻辑、思维予以提高,还能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例如:在教授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将“能源的未来”作为辩论的主题,让学生自由的选择进入乐观组或是悲观组,进入两个小组的成员可以相互进行提问,以及质疑对方的观点。教师则扮演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保持中立的态度,让此次辩论能顺利的开展下去。在整个辩论过程中,学生对于能源的了解越来越明晰,也知道了社会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就是能源,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能源却越来越匮乏,能源问题成为了人们需要面临的一大难题,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节能,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而且一些学生还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讨论能源,发表了独特的见解,不但开拓了自身的思维、夯实了知识体系,也在思维不断的碰撞中有效的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点。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值得广大物理教师去尝试和推广。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被激发,课堂氛围变得更活跃,使物理知识的学习变得更简单,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