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言因素对小学数学应用题难度的影响

2019-01-13 06:01:33宋彦想
魅力中国 2019年46期
关键词:内在联系应用题数学教师

宋彦想

(河北省蠡县南庄镇中心校北刘佐小学,河北 蠡县 0714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不会做数学应用题,甚至畏惧做数学应用题。这是什么原因呢?曾经有数学教师对这个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小学生不会做数学应用题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读不懂数学应用题。为了提高学生做数学应用题的水平,小学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语言因素的影响,让学生抓住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本质。

一、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因素中的关键词语

小学生在做数学应用题的时候,觉得不能解决应用题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学生觉得读不懂数学应用题的文本。这个问题曾让很多数学教师困扰。这些数学教师难以理解为什么学生读得懂语文文本,却读不懂数学文本呢?这些教师并未意识到小学生读不懂数学文本与他们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有关。简单的说,学生在读一段语文文本的时候,教师会引导学生关注某个字怎么认、某个词怎么美。语文文本的阅读特点是直观性相对比较强,学生只要会认生字、生词,能感受到语文文本中描写的意思就算读懂了语文文本。而学生阅读数学应用题文本时,如果学生不能从应用题文本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就等于读不懂数学文本。

以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做习题为例:去年金星小学的学生种了12棵树,今年金星小学的学生比去年种得多了11倍还少4棵,请问今年金星小学种了多少棵树?如果学生仅仅读懂这是一个种树的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就还停留在具象思维上,即学生还未理解这个数学问题的本质。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一道题要求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可了解这一道题的问题是种了多少棵树,即这是一个求某事物的数量问题。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要了解这个数量问题,就要找到与数量有关的数,这一题中有多少与数有关的关键词呢?学生经过思考,会发现与数有关的关键词为“去年——12棵”、“今年比去年多11倍少4棵”,剩下来的问题便是与数量无关的问题,那些文字可以完全忽略。

小学生不会做数学问题第一个因素为小学生不具备高度抽象的能力,他们在阅读一段文本时,有时会把语文文本和数学文本混淆起来,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词。为了提高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水平,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以需要求的数学答案为核心找到数学问题的关键词,这是一种引导学生学会抽象出语言文本中数学文本的技能。

二、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因素中的逻辑因素

当学生学会了从抽象的语言文本中提炼出抽象的数学文本以后,又该怎么办呢?很多小学生说,接下来是不是该套数学公式?可是又该套哪个数学公式呢?这些学生在提炼了数学文本以后,没有发现自己还没有找到数学问题的内在联系,如果学生不能找到数学文本与数学文本的内在联系,就不能准确地套用数学公式。

依然以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做习题为例,在学生思考如何套数学公式以前,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这一道题的问题是求今年植树的棵数。那么,与这个条件相关的条件是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的呢?比如以相加的关系呈现,还是以相减的方式呈现?学生经过思考以后,会发现这个数学问题是以倍数的方式呈现。即学生只要应用倍数公式,就能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会提炼了关系词以后,教会学生发现数学题的条件与结果的内在联系,即学生必须了解这道题是一个加减问题、乘除问题、倍数问题、小数问题、百分比问题、分数问题……,学生只有找到数学问题的内在联系,才能准确地套用相关的公式。

小学生如果不能理解数学文本中关键词与关键词的内在联系,就不能准确地应用数学公式解决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数学文本中关键词的内在联系,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

三、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因素中的符号因素

有些学生表示:“即使我知道数学文本中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却还是不会解决数学问题,也不会应用数学公式,这该怎么办呢?”此时,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数学文本转化为图形,把数学文本的关键词转化为符号,应用直观的思路思考数学问题。

依然以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做习题为例,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数学问题画线段图。首先,学生画出一条线段图,它是去年种植的树,为12棵;今年比它种植的数量多11倍,即将去年种的树为一个单元,共画出11个单元的的树,但是题目说它比11个单元少4棵。学生把这段数学文本绘制出来。

学生结合线段图立刻就能理解去年和今年种树数量的内在联系,即如果套用倍数公式来求今年种树的棵树,计算公式应为12×11-4=?棵。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不足,有时他们即使找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核心与数学问题条件与答案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能立即理解条件与答案之间属于什么数学问题。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绘制数学图形,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辅助思考,这样学生就能应用图形直观地分析数学条件与数学答案之间存在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然后找到解决该数学问题的公式。

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画数学图形,让学生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数学应用题,学生学会了这种数学思想,就能降低解决数学应用题的难度。

小学生不会做数学应用题,与学生读不懂数学应用题的语言文本有密切的关系,本次研究说明了数学教师提高学生阅读语言文本水平的方法,只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这种阅读数学应用题文本的方法,就能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水平。

猜你喜欢
内在联系应用题数学教师
诗歌、咏叹调及艺术歌曲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转化——以皮埃特罗·梅塔斯塔西奥诗作《我永远不能》(Ch'io mai vi possa)为例
乐府新声(2022年3期)2022-11-21 08:38:58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48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0
浅析动画《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与其系列的内在联系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
学习月刊(2015年7期)2015-07-09 03:54:58
中国梦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联系
学习月刊(2015年24期)2015-07-09 03:41:42
走近打折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