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 剑
随着财务共享在各企业普遍实施上线,集团公司着手立足“一体两翼”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成果,实现战略财务、经营财务、共享财务、专家团队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的财务管理模式。在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中搭建业财融合平台,在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支撑和服务企业经营,创造更大的效益,是今后财务工作主要任务和方向。加强业务风险管控能力,促进财务职能顺利转型,提高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是各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
完善体制机制,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健全内控组织架构,严格落实内控制度,为财务职能发挥打造有效的内控环境,是推进财务转型的前提条件。财务职能向专业财务、经营财务、数字化财务转型,涉及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需要企业上下联动,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方能协同完成。解决财务转型问题,就需要以完善体制机制、梳理内控体系和优化各业务流程为切入点,健全全面预算、资金集中、资本运营、财务信息和内部控制等五大管理体系。
目前各企业内控体系都不同程度存在部分缺陷。部分企业岗位的职能设置存在漏洞,使监督机制难以发挥作用;部分人员对岗位职责认识不足,风险管控意识薄弱,难以有效防范风险;极个别企业甚至存在管理层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的问题,使内控流于形式。
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为财务转型保驾护航。要结合企业的战略计划、管理要求和新业务,系统性、务实性、合理性设定相关的具体流程和策略,制定不同层次的内部控制一体化框架。从财务转型的细节要求出发,根据不同的业务流程,对每一个环节的操作做出明确规定,对权限进行合理分配。在财务层面通过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等流程,明确各机构、各部门、各岗位职责,进而通过整体性相互配合方式来推动财务全方位转型。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打破各业务系统的信息孤岛。增强大数据集成功能,提升系统间的兼容性与协同性,减少人工管控产生的业务风险。从系统设计、运营的最初阶段将风险预警工作落实、完善,提升系统控制风险、防范风险能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优势,实时监控资金流动情况,从源头防范资金风险;建立财务风险识别指标体系,财务绩效考核模型,实现业务数据与财务指标实时有效联动;将财务数据全面嵌入各业务信息系统,有效介入各业务前端,切实发挥财务事前风险控制、事中偏离控制、事后财务评价的管理功能。
通过完善、深化各业务系统的风控操作、协同联动及与需求的契合度,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系统风险防控能力,降低系统运营风险,为财务职能向“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系统配置、有效的大数据支撑。
财务管理纵深化发展,财务部门既要从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专业方面着手为企业提供服务与保障,也要深入到业务前端贴近经营。一是财务部门参与业务项目的整体管理,二是在业务与财务融合的各关键环节,设置对应的管理会计岗位,从而使财务部门在把控财务目标的基础上,了解企业运作状况。
以风险防控、价值管理为核心内容,实现向战略财务、业务财务转型。一是为企业规划、战略决策提供全方位财务支撑。二是参与产业价值链研究、行业研究,科学评估经营风险,支撑企业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盈利模式等,提供战略决策需要的信息。三是做好企业运营过程控制,包括预算、绩效、资产管理及资本运作等体系的构建与维护。四是深入业务前端,加快与业务的融合,为经营管理层提供数据支持。运用各种管理工具和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决策行为提供有效信息,协助业务达成经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