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被诊断为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1个亿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而且,糖尿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糖尿病会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应得到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防治。
在我国,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它在中医学中被称为“消渴”,在东汉时期的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记载有“消渴”这一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专门的篇章辨治“消渴”,对糖尿病的“三多”症状有非常详细的记载。唐朝初年,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患者的小便是甜的。
现代,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定义为:一种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并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而导致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常见的典型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多饮就是老是感觉口渴,不停地喝水;多尿,就是频繁地去厕所小便;多食就是感觉特别饿,吃很多饭,但体重不增,反而下降。
但现在很多患者并没有感觉到以上说的典型表现,只是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皮肤干燥、饥饿感、视物不清、浑身没劲、容易疲倦等。还有皮肤反复长疖子或痈,很小的伤口却越来越大或不愈合,男性出现不明原因的性功能减退,下肢麻木感和尿中有蛋白,如果有这些情况请一定要提高警惕,最好及时查一下血糖。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性酸中毒等,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活性重度缺乏及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导致血糖过高,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以致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这些并发症较为严重,都可以危及生命。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重要器官,导致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病变、周围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眼底病变、感觉神经病变、运动神经病变等,容易引起脑梗死、中风、失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等。这些慢性病变令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同时,需要进行科学的生活管理,做到“管住嘴,迈开腿”,从控制饮食和适当增加运动两方面进行管理,才能平稳的控制血糖,使血糖水平不会有大的波动,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这对于初发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下面就从饮食和运动两方面介绍一下如何进行生活管理。
糖尿病饮食的基本原则是“定时定量,控制总量”。具体做法是:①每天每餐主食2两,米饭、面食、杂粮都可以;②每天需食用绿色蔬菜1~2斤,配合主食食用,如果食用土豆、芋艿、山药、藕粉等含有淀粉较多的菜类,则需要减少主食的量;③每天适量食用优质蛋白,如1两豆制品、1个鸡蛋、100~200毫升牛奶或豆浆、3~5两精肉(鸡、鸭、鱼、猪肉),从中任选一种食用,每天1次即可。④多饮水,菜品要清淡,做到少油少盐,可用水煮、凉拌或者清蒸。⑤在血糖控制达标以后,可以适量的食用一些含糖量较少的水果,如草莓、猕猴桃、胡柚、、樱桃、李子、雪莲果、黄瓜、西红柿等,每天1~2次,餐前1小时食用,总量大致控制在200克左右。
关于饮食,特别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早餐不宜食用大米粥,这是因为大米经高温熬煮的情况下,其淀粉会分解转化为短链的碳水化合物,相对于大米淀粉来说会更加容易吸收,在身体里分解转化为葡萄糖的比例就会增加,这也就是说对于血糖浓度的升高会影响很大。可适量食用小米或薏米粥,最好是食用菜馄饨、菜水饺、菜包、青菜面等。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原则是“餐后为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具体做法是:①进餐半小时后开始运动,以轻缓舒适的运动为主,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如每天走路约8000~10000步;②了解运动时的天气和自身情况,选择舒适轻松的环境进行餐后运动,不要在健身房、跑步机等地方进行,因为这类地方容易使人情绪紧张,反倒不利于血糖的控制;③运动量应由小到大,运动时间由短到长,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④运动要持之以恒,每天坚持,运动持续越久,其效果越明显,但每次不能超过1个小时;⑤每次运动后应做好放松,以加速代谢产物的清除,加快体力恢复。运动后不宜马上洗冷水浴和热水浴,应等心率恢复正常后,擦干汗水再进行温水淋浴;⑥运动前后应做好自我血糖监测,并注意自我感觉,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关于运动,应注意运动结束后10~20分钟心率仍未恢复,并出现疲劳、心慌、睡眠不佳、食欲减退等情况,说明运动量过大,应减少运动量或暂运动,做进一步检查,待身体情况好转后,再恢复运动。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慢性疾病,想要控制好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通过药物控制和科学的生活管理使生活变得轻松快乐。“管住嘴,迈开腿”,明天一定会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