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凤岐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太行山一带为赵国属地。山地居民大多以采药为生,采到的名贵中药都必须进贡给赵王。有一天,一位药农采到了“山萸”,便向赵王进贡,谁知赵王见了大怒:“小小山民竟将如此平庸之草药当作贡品,岂不小看本王,姑且念你无知,快带此药回家。”这时一位姓朱的御医走过来对赵王说:“山萸是味良药,这位山民听说大王有腰痛的痼疾,才特意送来。”赵王却说:“寡人不需要什么山萸。”进贡的山民只好退出。朱御医急忙追出来说:“请把山萸交给我吧!赵王最终会用上的。”
三年后的一天,赵王腰痛复发,疼痛难忍。朱御医便用山萸煎汤给赵王服用。三日后竟然痊愈。赵王便问给他服的是什么药,朱御医回答说,就是几年前山民进贡的山萸。赵王听后大喜,下令广种山萸。同时为表彰朱御医,将山萸更名为“山朱萸”。因为这是一种草药,时间久了,山朱萸便被人们写成“山茱萸”。
山茱萸自古以来就被文人墨客所青睐。唐代大诗人王维中年之后隐居于自己营建的园林辋川山谷之中,每每流连于山谷中的风景,并因之赋诗。山谷中就有一处地方种满了山茱萸,叫做茱萸沜。王维还因之赋诗一首:“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辋川集·茱萸沜》)全诗用了白描的手法,文字朴素简练,自然易懂,描绘了用山茱萸招待客人时的场景。“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山茱萸的果实从翠绿转为鲜红,犹如花儿再次开放一样,艳丽无比。“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傥,倘若,如果;芙蓉杯,即酒杯。古人有把茱萸置于酒中而食的习俗。如果要是有客人想留宿在山谷中,那就将这山茱萸放到酒杯之中,与他一同享用。
山茱萸,又名枣皮、蜀枣、萸肉,是中医处方中常见的补益肝肾之药。家喻户晓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中,山茱萸便是不可或缺的一味主药。中医学认为,山茱萸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之效,对于肝肾亏虚引起的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小便频数、崩漏带下等诸多病症均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雷公炮炙论》中记载山茱萸能“壮元气,秘精”。《名医别录》则认为山茱萸能“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强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茱萸中富含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有机酸及其酯类、环烯醚萜类、鞣质类等,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抗炎免疫、抗菌、降血糖、降血压、抗衰老、抗疲劳等多种药理活性作用。临床上在复发性口腔溃疡、支气管哮喘、免疫性不育、2型糖尿病等的治疗中均有应用。
山茱萸营养丰富,味道可口,如今已被用来做成饮料、果脯、罐头等多种形式的保健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保健需求。此外,山茱萸还可以做成药膳、药酒、补汤等,来发挥补益作用。现介绍几种常见的做法,请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材料:山萸肉15克,香肠2根,西蓝花60克,西芹60克,玉米粒30克,胡萝卜60克,红辣椒、花椒、油、盐各适量。
做法:将山萸肉洗净,泡发备用。香肠切丁,西蓝花洗净切块,西芹洗净,摘去叶子,切小段,胡萝卜洗净切丁,玉米粒煮熟,红辣椒切碎。锅中倒入油,下红辣椒、花椒、香肠炒香,将山萸肉、西蓝花、西芹、玉米粒、胡萝卜倒入锅中翻炒拌匀,炒至菜熟,加入盐调味即成。
本药膳具有补益肝肾、涩精敛汗的功效。适合于有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高血压的人群食用。
材料:山茱萸300克,米酒900毫升。做法:将山茱萸洗净,晾干,置于干净陶瓷锅中,冲入米酒,加盖,随后用文火煎煮至沸腾。待冷却后,倒出至干洁容器中,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经常摇动,1周后开封过滤,弃药渣,即可饮用。
本药酒具有补肝肾、敛精气的功效。适合于体虚乏力、肾虚腰痛、产后盗汗、遗精多尿的人群适量饮用。
材料:山茱萸90克,炒山药60克,炒党参30克,鹿茸片15克,白酒900毫升。做法:将山茱萸洗净,晾干,与山药、党参、鹿茸片一起置于净坛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周。启封后即可取澄清酒液饮用。
本药酒具有健脾补肾的功效。适合于有脾胃虚弱、少气懒言、消化不良、肾虚腰酸、夜尿频多的人群适量饮用。
材料:甲鱼1只,山茱萸15克,大枣6颗,生姜3片,大葱1根,食盐适量。
做法:①将各食材洗净,大葱切段,甲鱼去掉头爪和内脏,在开水中焯一下;②将甲鱼、山茱萸、大枣、姜片、葱段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约1小时,加入食盐调味。
本补汤具有滋补肝肾、养阴清热之功效。适合于腰膝酸软、全身乏力、手心脚心有热感的人群食用。
材料:鲜猪肝150克,山茱萸12克,大枣6颗,生姜3片,大葱1根,盐适量。
做法:①将猪肝在水龙头下冲洗一下,置于盆内浸泡1~2小时消除残血,洗净切片,山茱萸、大枣、大葱分别洗净,大葱切段;②将山茱萸、大枣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煮沸约30分钟,滤渣取汁;③猪肝片放入盆内,加姜片、葱段、适量盐略腌片刻,锅中倒入山茱萸汁,煮沸后加入猪肝片,煮一二沸即可。
本补汤具有补肝益肾、明目养颜的功效。适合于肝肾不足、眼睛干涩、皮肤不好的人群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