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辉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崔庄中学,河北 保定 072550)
随着新课改政策的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教育”逐渐取代传统的“师本教育”,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这样,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学生能独立思考和学习并完成自身对初中语文知识的基本架构,促进师生积极互动,打造出一个师生交互、合作交流的生本课堂。
灌输式的知识传授模式并不适合初中语文的高效学习,生本课堂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和思维的拓展,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相互尊重的课堂上,师生可以自由而且快乐地学习和交流,利用一个个契机创造出一个师生交互的自由空间,充分展示初中语文的课堂魅力。
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学业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多元化,因此,不能仅仅通过教师自己主观判断学生的优劣性。事实上,正因为这种差异性,课堂教学才变得活泼生动。教育的目的就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而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新课改下的“生本课堂,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在语文学习中被充分利用,尤其在语文朗读方面体现出个性化的朗读方式。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方式加以引导和帮助,不随意打断和纠正学生的朗读,要耐心地让学生自主评议。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做到从普通话朗读到流畅的诵读,最后升华到注入情感的朗读,鼓励并引导其进行个性化朗读。
与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生本”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师走下了“知识的神坛”,教学摒弃了以往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和节奏去思考学习的方式,建构了“以生为本”的自主学习模式,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发散性思维。因此,教师要以启发和引导为手段,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思维扩散,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思维和学习习惯,用问题置疑或情境创设为线索,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去拓展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这个自由度高、自主性强的“生本课堂”中去。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初中语文课文《背影》一课时,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背影》一文是通过对父亲背影的刻画,表现父爱的细腻和深沉,进而让他们体验伟大的父爱之情。在感受到伟大的父爱之情时,教师向学生质疑:《背影》一文旨在表达父爱的细腻和深沉,为什么要描述作者朱自清的家庭背景呢?这部分是否与文章主旨不符?能否删掉呢?用这样的设置疑问,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果不其然,问题一出,学生顿生疑惑,陷入到思考中。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学会用多个方面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一种多维思考模式使学生在疑问和思考的同时,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如,教师在讲解《贝壳》一文时,引导学生去寻找自己最中意的句子,让他们独立去探索文章的美、感受语文的魅力。如有的学生觉得贝壳是坚忍不拔的,有的学生慨叹生命的流华与短暂,还有的学生感叹平凡的伟大,如此种种,他们都对文章所传达的主题有着自己的理解,无所谓对错。这时,作为教师,不需要对此进行逐一评判甚至指责错误,只要给予学生赞赏和鼓励,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独立拥有自己对课文理解和思考即可。
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应该多注重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科学处理和加工,通过构筑一个自由交互的学习平台来实现学生心理上的认知突破,让学生自主探究,打破思维的定式。例如,教师在给学生们讲解初中《孔乙己》一课时,根据初中生追求趣味性、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了一个表演的平台。这样,学生们可根据自己对课文中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展开相互交流合作,把课文改编为剧本并扮演其中的典型角色。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能增强他们对情节的代入感,从而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人物形象。这种具有代表性的课文中的人物是特定的时代背景、社会氛围下的产物,当学生将自己代入到情节里时,他们能更加深刻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情感以及作者塑造这样一些人物形象所传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建立这样一些自由交互的学习平台,能够寓教于乐,在良好的氛围里完成对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下打造的生本课堂能够突破传统课堂教育的局限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创新能力。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动态的课堂,开发学生的潜力,进而使学生不断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