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 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工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强调,大学生应积极组织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由优秀的学生代表在网络虚拟社群、学生公寓及生活社区中,进行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大学生们的热情和干劲,进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开创理论与实践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作为培养各类专业性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就需要做到与时俱进,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的特征进行考量,才能在社区教育、服务及管理工作中有效体现大学生的能力及作用,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社会发展持续不断地输出优秀人才。
社区具体指的是高校的校区所占据地区的地方行政区域,包括街道和县区等。本研究所构建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区+社区协同模式,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结合社区和校区二者职能的差异,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及路径进行创新、改革时,进行协同模式的发展,充分将彼此的优势展现出来,通过协同发展效应来提高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全面贯彻和落实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并全面提升各类专业性人才的综合素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繁琐而艰巨的任务,在落实的过程中,不能将其进行分割,而是要注重教育工作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借助构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区+社区实践教育模式,能够基于社区、校区和课堂三种不同的空间维度来学习知识,通过采取融合不同维度的措施,可以确保大学生获得真实的实践体验[1]。三维空间维度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做到差异化教学和针对性教育,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知识状况及认知状况,确保给予学生最恰当的指导和教育,由学生对实践对象进行自主化的选取,开展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工作。
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区、社区和课堂三大空间维度,通过把课堂上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深刻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课堂之外,让每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在校园内的日常行为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并在课堂之外的同学交流沟通及师生交往之中得到升华,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贯穿教学和实践全过程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根本途径。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根植于理论课堂。习总书记在出席2016年12月在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其次,高校校园之外的社会实践是课堂理论教育效果的试金石。高校课堂之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好,才能从思想和意识上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区之中通过日常行为举止来充分体现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得到周边居民的认同,进而对周边的人群产生积极的感召力。最后,高校课堂外的第二课堂是对课内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补充。积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为抓手,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为目标,利用好新媒体的沟通互动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元化,使学生生活与学习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平行推进。比如,通过微信群、QQ群等进行讨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平等交流,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纠偏他们思想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帮助他们走出困惑,让他们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主动投身社会实践,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得以体现和升华。
三维一体化具体指的是,借助课内实践+校区+社区的协同实践教育模式,有效地融合和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使大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自主化的教育、学习及发展,能够更有效地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场所就是高校课堂进行的实践教学课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实践教学进一步拓展、延伸课堂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其同课堂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必须要强调教学核心,为实现教学目标所服务。因此,在具体开展时,需要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让大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实践教学的真正作用。需要从理解能力、处理问题能力、认知能力及自主思考能力等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锻炼和培训,可以开展总结报告、分组讲解、讨论分析、专题研讨等多种活动。
当前高校在第二课堂构建方面仍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实践活动相对比较单一,所以无法达到理想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质量。高校在构建第二课堂的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到位、缺少资金、场地支持等状况,而且学生或者组织通常是构建主体,并未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良好的联系[2]。因此,在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必须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紧紧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学生社团形成良好联系,开展主题讨论会、歌舞表演或作品赏析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使第二课堂更具活力。处在当前信息化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校园网络构建第二课堂。依托网络文化,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使构建的思想政治校园网络文化实践教学平台能被大学生群体所接受。可以在平台中开设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网站,结合教学内容、社会热点话题及重难点问题,设立专门的讨论平台和网络咨询平台,方便学生讨论和分析政治和道德等相关的话题,利用网络传播便捷、快速和广泛的优势,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产生影响[3]。
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区实践要求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的基准,对课堂进行延伸,真正进入到社会中。可以要求学生在企业、家庭或者社区中开展活动;参与公益宣传活动和竞赛,包括社会性援助、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保护等;同企业单位或者是博物馆等进行良好的沟通,组织访问、参观和讲解等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还能够在实践中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给予大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达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让大学生对社会现象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水平,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环境,使其社会参与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通过校区+社区这种自主实践教育模式,能够更新和转变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够让大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自主性,并可以结合校区的特点,实现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学及思想政治教育三者的有效整合和统一,并将教育工作渗透到社区中,将其同社会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校内外各种资源为思想政治学习与实践搭建平台,构建“大思政”“大教育”和“大宣传”格局,达到服务社区的目的,并能够更好地弘扬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基于校区联合社区的协同发展模式,必须要将教育的有效性和时效性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应从根本上对教育管理理念进行积极转变和更新。因为当前的社会环境相对比较复杂,思想文化的多元性非常明显,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所以在校区+社区协同发展模式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的过程中,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将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作为首要的目的,适当放宽管理力度,坚持校区+社区人才培养相整合的原则,从根本上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服务意识,使其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承担的社会职责。在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时,需要给与大学生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因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比较特殊,所以通常都会具有较强的主观意识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然而也存在意志力薄弱的问题[4]。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这些特征,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要突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使社区内的学生工作能够持续稳定地开展。比如,可以对社区成长服务中心进行构建,参考大学生的宿舍状况,打造立体化的综合型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为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在校内也可以选取优秀的辅导员担任社区服务中心的管理者,将不同区域辅导员的办公信息分享到高校的主页中,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高效化。社区工作的核心就是为大学生提供便利和优质的服务,例如就业指导、学业指导及心理问题咨询等,使社区管理服务更加的完善和规范。在对社区管理服务系统构建之后,能够有效缩短学生问题的解决处理时间,学生不再需要奔波往返于宿舍到辅导员办公楼之间,提升学生服务满意程度。同时还要注重对社区学生主体意识的树立及增强,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育的主体,而是要激发和鼓励大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自我探索,引导学生针对当下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培养文化识别能力,能够在网络社会中严格约束自身的行为。受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侵害,所以必须要端正学生的价值理念,坚持科学思想的指导。除了对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构建之外,高校也可以组织社区建设提案竞赛,发动全校师生的力量,让大学生树立主人公的意识,严格遵守社区文明规则。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和考虑,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给予学生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教育。因为,每位大学生的个人状况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包括文理班、班级状况和宿舍等,而且学生的自身性格、家庭状况也各不相同,如果开展统一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会出现差异化的结果[5]。因此,进行因材施教才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效率的关键所在,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状况决定教育对策和思路。
校区+社区协同发展模式下的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工作,要求要整合社区实践、校区实践及课堂实践,要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开展自主性的探究和分析工作,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首先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可以设置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及形式,包括专题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教学及竞赛教学等。通过这种教学路径,能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均有所提升,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能够持续地开展和进行,效果比校内外的实践更佳。在对校区实践、校内实践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会变得更加的丰富和活跃,学生能够参与更多的社会性实践活动,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真实的体验感和成就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会变得更加广泛,学生的主动性也可以被充分地调动,教师仅承担辅导者的角色,学习氛围变得更加开放化,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探究。
在校区+社区实践教育模式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注重对教学手段和内容的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也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对社会文化风向进行积极的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载体就是校园文化,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正确的三观,树立良好的爱国情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在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凭借校园文化的可靠支持,在文化层面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理想信念,使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所以在校区+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应将校园文化载体的作用充分地体现出来。在针对大学生所开展的职业能力教育内容中,可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包括心理咨询、商务礼仪和社会人际关系等,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善各方面能力,利用校园文化载体的作用来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构成,社会实践可以巩固理论教学成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社会,从而参与到社会服务中[6]。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使大学生能够真正地进入社会,能够获得更好的实践体验,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自身所肩负的职责;另一方面也能够了解更多的公共道德标准、社会规范,对大学生意志力锻炼,以及吃苦耐劳品质的培养都有极大的帮助,也能够让大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发展目标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敬业和诚信友爱的优良品德,使大学生能够不断创新,勇敢地面对挫折,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并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下的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当代大学生缺少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一项公众性的问题,在校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必须要注重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觉意识,还有具备一定的动态社会责任担当,能够基于自身情感的基础上来服务社会。
整合社会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策略如下。首先,使大学生能够积极地加入到社会公益宣传活动中,让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加的多样化,增强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水平,在整体上展现出一种充满激情的乐观形象。其次,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们加入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让他们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能够对社会进行回报,从而产生一种感恩之情。最后,借助自身的专业知识,鼓励他们积极地为社会奉献自身的力量[7]。在多样化的活动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将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社会服务中,让大学生拥有成就感的同时,也能够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形成一种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国专门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在现代化社会中注重对学生社会实践的锻炼,应鼓励大学生深入到社会中,明确我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并且具备风险社会的精神,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够积极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8]。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区+社区协同模式之下,可以对社会实践保障体系进行构建,研制出有效的实践育人机制,让大学生可以在社区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顺利实现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在可靠的机制保障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效果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从而拥有良好的责任意识,树立起良好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
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区+社区协同发展模式之下,分析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有效路径,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更加明朗,激发大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大大促进了大学生的自主发展。在学生作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教育活动渗透到社区中,不仅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整合,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让大学生能够正确、冷静地分析当下时事,并有效地处理自己在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