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俄罗斯北极军事态势分析及中国的应对

2019-01-13 04:56郭培清付云清杨沛东
关键词:北极军事战略

郭培清,付云清,杨沛东

(中国海洋大学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一、引言

2018年秋季以来,北极安全局势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美俄等国频繁在北极地区展示军事实力,导致地区紧张形势不断升温。传统军事强国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对峙,导致北冰洋这一片常年冰封的水域不再“寒冷”。北极地区各国的国力军力对比转化引发了诸多关于地区安全的特殊性和前景的问题,包括北极国家之间的多边和双边军事关系。随着近期俄罗斯、美国及其他北约国家在北极地区强化各自的军事存在,使得北极军事化议题在冷战后再度引发世界关注。

俄罗斯联邦自成立以来越来越系统化、全面化地看待北极安全问题,对北极地区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此过程中,俄罗斯联邦在北极军事态势上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991—2007年的战略沉寂期、2007—2014年的战略进取期,以及2014年至今的战略强化期。2007年发生的“插旗事件”标志着俄罗斯在历经16年的“韬光养晦”后,开始向北极方向主动出击。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为了缓解在西南方向受到的沉重压力,俄罗斯更加主动向北极方向进取,标志性事件即2014年12月成立北方舰队联合司令部。在2015年俄罗斯连续出台的《俄联邦海洋学说》与《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中,以更为强烈的语气强调了对北极地区安全事务的深切关注。

二、俄罗斯北极军事强化措施

2017年12月,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布了新版的《国家安全战略》,在报告中将中国与俄罗斯定位为“战略竞争者”(Strategic Competitors)[1]。2018年5月4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理查德森(John Michael Richardson)在全球第一大军港诺福克港宣布重建第二舰队,负责美国东海岸和北大西洋防务,其辖区包括美国东海岸、整个北极圈、白令海峡及挪威和俄罗斯沿海[2]。2018年10月,北约国家在挪威沿海等地举行规模空前的“三叉戟”军演,并且“杜鲁门号”成为冷战结束以来美国首次进入北极圈内的航母。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军事战略布局无疑将迫使俄罗斯进行新一轮的回击,致使北极安全形势更趋恶化[3]。

在北约“三叉戟”军演前,俄罗斯北方舰队和空军已经在巴伦支海上空进行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在北约军演过程中,俄军方对挪威和芬兰北部地区的GPS信号系统进行了干扰,并扬言在挪威海域进行导弹演习。挪威国际事务研究所(NUPI)高级研究员Njord Wegge认为,俄罗斯声明在挪威水域进行导弹演习是对北约的某些方面,以及挪威国防安全政策的不满[4]。尽管在2018年12月份,俄外长与挪威外交大臣在意大利米兰会谈时就北方问题达成了诸多共识,包括巴伦支海鱼类管理、环境保护、跨境民间接触及海岸警卫队搜救等;但这些合作事项并没有包含军事安全这一最为重要的高政治领域。在军事安全领域方面,俄罗斯为加强其在北极地区的传统军事大国地位,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5]。

(一)增强核威慑能力

提高核威慑能力始终是俄罗斯国防战略中的重要目标。北方舰队司令Nikolai Yevmenov在2019年3月份接受采访时称,升级版的“北风之神级”核潜艇和“亚森级”核潜艇将会在15~20年内成为俄北方舰队的中坚力量[6]。稍后的3月28日,北方舰队北德文斯克号潜艇在北极某军港成功发射“口径”反舰导弹。北德文斯克号核潜艇是2018年服役的第2艘“亚森级”核潜艇。目前,有3艘“北风之神级”核潜艇在服役,俄太平洋舰队拥有2艘,北方舰队拥有1艘。“北风之神级”核潜艇可以携带16枚远程导弹,对美国本土都具有一定的威慑能力。“亚森级”攻击型核潜艇是俄罗斯最为先进的攻击核潜艇,具有良好的反潜能力,目前在役的2艘该型核潜艇均属于俄罗斯北方舰队。借助北极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塑造俄罗斯战略威慑力量是俄军方的目标之一,未来俄罗斯的战略威慑能力还将进一步提高,北极安全形势也将日益复杂化。

(二)加强北方航道控制

东北航线经过的水域大多处在俄罗斯专属经济区内,早在苏联时期,苏联官方就用北方海航道概念,强调这个航线在苏联境内的北冰洋水域,暗示苏联对其享有主权或管辖权。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对东北航线的政策,继续主张北方海航道位于俄罗斯领海或毗邻俄罗斯北方沿海经济专属区内,并宣布“开放”北方海航道;同时,通过国内法要求使用东北航线的外国船只必须经过俄罗斯允许、付出高额的破冰导航服务费才可通行。2018年11月,俄国防部发言人称将对通过北方航道的外国船只进行限制。2019年3月,俄国防部公布了外国军舰进入北方航道需提前45天通知的规定,同时增加北方航道沿途驻军[7]。通过政策和军事布防两种手段加强对北方航道的控制,显示了俄罗斯政府和军方在该问题上的高度的统一性和快速的执行力。

(三)加强北极军事基础设施建设

2018年12月24日,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在莫斯科的国防部社会委员会会议上提道,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基础设施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匹敌。2019年4月5日,俄罗斯国防部主动公布了位于北极地区的“北方三叶草”军事基地(Northern Clover)。该基地位于新西伯利亚群岛中的科捷利内岛(Kotelny)上,在拉普捷夫海和东西伯利亚海之间,是俄罗斯武装力量中首个建在北极地区的闭环式军事基地。这是俄罗斯第一次对外展示该岛上的“三叶草”军事基地。同时,谢尔盖·绍伊古还表示俄罗斯在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Franz Josef Land)、亚历山大地岛(Alexandra Land)、科捷利内岛(Kotelny Island)斯列德尼岛(Sredny Island)、弗兰格尔岛(Wrangel Island)、梅斯施密特(Cape Schmidt)和新西伯利亚群岛(New Siberian Islands)都新建了军事基础设施[8]。这些军事基础设施以俄罗斯北极岛屿为据点,对北方航道和北极资源起到良好的控制和保护作用。

(四)优化北极考察力量

2018年12月18日,俄国防部宣布成立一支专门负责北极考察的集团军。该集团军隶属于北方舰队的科拉分舰队,考察部队有1艘大型反潜舰、2艘大型登陆舰、1艘海上拖船及部分保障性船只,用时2个多月完成了从俄西部巴伦支海跨越北冰洋到达俄东部太平洋沿岸并返回基地的考察[9]。自2014年北方舰队联合战略司令部成立以来,俄罗斯就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其北极军事力量。组建新的北极考察部队可以更好地保障俄罗斯军方在北极恶劣环境下的科学考察,以便更加清晰地了解北极自然环境为军事部署提供条件。

正如俄国防部长绍伊古所言,俄罗斯加紧北极军力部署的原因是加强北极防御和对北方航道的控制。作为俄罗斯重要的战略核反击区域,北极地区的战略安全地位正不断提高。在新形势下,俄罗斯一系列军事建设活动的背后始终是防御性和反应式的,其仍然希望总体维持北极地区的和平形势。

三、俄罗斯强化北极军事存在的战略考量

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安全和发展利益是互为表里、相互交织的。在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融入西方的战略宣告失败,更加注重东向和北向的发展。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安全利益主要包括对核战略威慑区的保护、对北极大陆架的争夺、对北方航道的控制和对北极丰富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涉及军事安全、领土安全、航道安全、经济安全等多方面维度。上述安全利益中的航道安全与资源安全又具有发展性质。普京在第五届国际北极论坛上发言时说:“现在北极地区在俄罗斯总投资金额占10%以上。我们预计,北极地区在我国经济领域具有的意义将越来越大。”[10]据统计,2018年北方航道的货运量达到了1800万吨,诺瓦泰克(Novatek)公司运营的位于亚马尔半岛的Yamal-LNG项目与位于格丹半岛的Arctic-2 LNG项目进展顺利,俄气公司(Gazprom)在亚马尔半岛的Kharasaveyskoye气田也进入全面开发阶段,预计2023年投产,该气田储量达2万亿立方米,是俄罗斯已知的储量最大的气田之一[11]。笔者预判,俄罗斯北极地区的经济潜力在未来将会得到更大的释放。总之,在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冰川融化的大背景下,北极作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资源储备地和地缘经济扩展区,其安全和发展利益将会随着该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而进一步提升。

(一)确立对该地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

俄罗斯前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在2012年时声称:“如果俄罗斯未能明确表明其在北极的国家利益,我们可能在大约40年内失去(北极)主权。”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北方航道逐步开通,北极地区极其丰富的资源宝库引发北极八国愈发激烈的争夺,尤其是在主权划定方面。俄罗斯在1997年就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在2001年12月20日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了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案,声索俄罗斯在罗蒙诺索夫海岭和门捷列夫海岭的大陆架权益;丹麦以格陵兰岛为依托划定北极海床势力范围,与俄罗斯在罗蒙诺索夫海岭展开主权争夺;挪威于2006年向联合国大陆架划界委员会提出对北冰洋大部分海域的主权声张。总体来看,目前北极八国对北极的主权声张皆有互相冲突之处。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在西方话域中被定义为“扩张主义力量”,并被认为意图在东欧和北极确立对欧洲国家的主导性军事优势地位[12]。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军事现代化打破了区域均势格局,引起了其他北极国家的担忧[13]。

(二)分化瓦解北欧“抗俄”联盟

北欧国家中的挪威、丹麦和冰岛是北约的创始成员国,瑞典和芬兰是北约的和平伙伴国。乌克兰危机之后,西方国家试图在俄罗斯西北方向开辟“第二战线”,以应对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威胁。面对北约重建“抗俄北方联盟”的举措,俄罗斯通过软硬两种手段对北欧国家施加压力,对北欧国家“又拉又打”。在“拉”上,早在2010年俄挪两国就巴伦支海的划界问题达成协议。俄罗斯尽管对北约在北欧—北极地区演习表示很大的不满,但是并没有采取类似在乌克兰问题上激进的做法。在2019年4月第五届国际北极论坛上,普京表示北极不存在冲突,并且在会议期间与瑞典、芬兰、挪威、冰岛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进行了会谈,重点讨论了北极合作问题。在与瑞典首相会晤时,普京称对方为“朋友”并欢迎瑞典在俄投资。在“打”上,如“三叉戟”军演过程中,挪威和芬兰方面均表示受到俄罗斯军方GPS信号的干扰,尽管俄方并没有承认。同时,俄罗斯北方舰队在巴伦支海进行了反潜和空中演习[4]。在三叉戟军演过后不久,俄罗斯官员宣布将在挪威海域的挪威专属经济区内进行演习,虽然最终并没有进行,但是也对挪威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总体上看,俄罗斯对北欧国家实行“大棒加胡萝卜”政策,用软硬兼施的手段力图分化在北极区域出现的“抗俄联盟”,阻止美国在北极地区对俄罗斯推行“单边主义”。

(三)争夺北极军事制高点

据上文所述,乌克兰危机之后,西方国家将北极作为与俄罗斯对抗的新战场,北极安全博弈呈现出明显升温的态势。尤其是2018年10月的“三叉戟”军演,美国集结北约冷战后最强阵容出现在俄罗斯“家门口”,向俄罗斯发出了极其明确的挑战信号,这也表示美国和西方盟友将在北极对俄罗斯主动出击。俄罗斯借助地缘优势和先发优势,在北极现有安全格局中具有比较优势地位。在2018年12月24日国防部社会委员会会议上,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称:“我可以有把握地说,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在北极拥有可与俄罗斯媲美的军事基础设施”,而这正是俄罗斯敢于在北极与北约采取军事对抗的底气所在。在北约“三叉戟”军演过程中及此后一段时间内,俄罗斯军方不仅口头上对北约的军事行动表示谴责,在军事、政治行动上也表现出了针对“三叉戟”军演的回应。在政策行动方面,俄国防部在2019年3月份出台规定,要求外国军舰提前45天发送船只通过北方航道的通知;在军事力量展示(“秀肌肉”)方面,近期俄国防部向外国媒体公布了科捷利内岛北极“三叶草”军事基地,这是俄军方第一次对外公布该军事基地(在北极地区的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等岛屿上也有类似的“三叶草”军事基地),岛屿上的一系列军事设施,包括反舰导弹、防空系统、军用机场等设施对西方世界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借助世界上最强大的破冰船队,以及领先的军事基础设施,尽管俄罗斯深知并不能完全主导北极军事安全局势,但仍积极争取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安全主动权。

俄罗斯用武力针对“三叉戟”军演做出有力回击,既是俄罗斯民族性格的体现,又是俄罗斯将北极作为国家核心利益区态度的表达。俄罗斯传统北极军事大国的地位目前世界上没有国家可以撼动,但随着美国和北约将更多目光集中到北极区域,试图与俄罗斯在北极“一决雌雄”,则俄罗斯将以非常强硬的姿态同对手争夺北极区域军事制高点。

四、俄罗斯北极军事行动的前瞻

2018年10月“三叉戟”军事演习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北极视为围堵俄罗斯这一“战略竞争对手”的重要“战场”,并引起了俄罗斯对西方国家的一系列军事回应,如战机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巡航、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对北欧国家GPS信号进行干扰等。直到目前,俄罗斯在北极及相关地区做出的一连串军事行动,本质上仍是对北约国家通过“三叉戟”军演所表现出的夺占北极地区军事安全制高点野心的回应。

(一)俄罗斯不会主动挑起实质性对抗或冲突

作为俄罗斯在北极地区主要竞争者的美国,特朗普政府尚未制定系统的美国北极政策。“三叉戟”演习之后,美国海军扬言要在北方航道“自由航行”,但是否真正付诸实施仍有待观察。因此,俄罗斯北极军事行动也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确定无疑的是,在短期内俄罗斯仍将不断强化其北极军事能力。

但是,在俄罗斯一国对抗西方联盟的格局未改变,或俄罗斯军力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之前,俄不会在北极主动挑起针对美国的军事对抗。另外,俄罗斯视北极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区域,是实现国家复兴的资源宝库,俄罗斯不愿看到北极安全形势恶化。安全形势恶化不利于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发展战略,并有可能“吓跑”国际资本。并且,考虑到俄罗斯国防工业水平及国家经济状况,其水面舰艇的实力尚有待加强,如2019年4月4日俄罗斯北方舰队在巴伦支海举行实弹射击,其主力舰艇“亚历山大·奥特拉科夫斯基号”两栖攻击舰、“彼得大帝”号和“奥斯蒂诺夫元帅”号导弹巡洋舰竟是服役了30年以上的老舰,且维护保养情况极差。在当前整体的国际形势下,俄罗斯的关注重点仍在叙利亚、乌克兰及国内经济民生问题上,加之俄罗斯政府高官近期一系列缓和北极军事紧张局势的言论,实际上表明了俄罗斯对当前北极安全环境恶化的担忧,更说明俄罗斯不会主动地在北极发起新一轮的军事对峙或摩擦。

(二)存在与美国陷入“安全困境”的风险

美国与俄罗斯的北极战略存在共同取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军事力量建设,是两国强化其北极实力的一大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谋求北极的地缘政治优势[14]。两个大国都将北极视为己方扩张的重点方向,这意味着两国在北极存在根本性的战略矛盾。美国国防部在2019年夏发布了新版《北极战略》,不少知情人士透露,美国会更加重视与中、俄在北极地区的竞争。可以预见,美国将会进一步强化北极的军事存在,重点是在北大西洋加强与北约盟友的军事合作,在北美加强与加拿大的防空反导合作,在北太平洋建设新的军事基地,以便从波罗的海和白令海峡两个战略方向形成对俄罗斯“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海上战场”的战略围堵态势[15]。反观俄罗斯,俄罗斯的北极战略是以军事实力和地缘优势为依托的“地缘威慑型”战略,以扩展领土和维护战略地缘空间安全为主要目的[14]。“三叉戟”军演以来,俄罗斯在北极地区明显加强了军事存在,意图在于保持传统北极军事大国地位,夺占北极安全制高点,甚至宣布西北航道国际水域的通航适用其国内法。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会与美国及其北约盟国的步调保持基本一致,存在陷入“安全困境”的危险。

(三)短期内不会与域外国家开展北极安全合作

中国曾经与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开展联合军演,并曾进入白令海附近,但是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此前的发言中提道,俄罗斯并不愿与任何国家在北极加强军事合作,他本人并不乐见北极地区的军事化,不倾向于与域外国家在该地区的合作。这背后的原因很可能仍然与北极国家内在的心理有关,即认为“北极国家对北极的权利要天然的高于非北极国家”。

五、对华影响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综合上文所述,美俄在北极地区的博弈实质上进入了美国主动进取争夺主导权,俄罗斯被动回应美国的阶段。美国通过联合北约多国在挪威沿海举行“三叉戟”军演在北极方向对俄展现进攻姿态,且利用乌克兰政府军向乌东地区俄罗斯支持的分离势力武装发动进攻,在俄罗斯西南方向和西北方向同时向俄罗斯施加压力,迫使俄罗斯利用本以因陷入经济困境而捉襟见肘的军力同时在两个方向上应对,意图消耗俄罗斯内部早已极其有限的军力国力。加之2012年普京再度上台以来,尤其是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西方世界对俄罗斯施加极其猛烈的经济制裁,并趁势压低油价,使得俄罗斯经济至今仍深陷泥潭。同时,俄罗斯内部对普京政府的抗议之声日趋高涨,尤其是2011年大选期间,俄罗斯国内掀起了一波强烈的抗议运动,对“普京主义”、俄式“混合体制”造成严重冲击[16]。虽然近期俄罗斯主动向美国在波罗的海至高加索一线主动挑起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但出于维护普京政府执政基础,转移国内视线的目的,在未来一段时间俄罗斯很有可能在北极和乌克兰方向与美国长期保持对峙态势。短期内,在北极方向上俄罗斯与美国的“争锋”不会降调。

特朗普政权的主要矛盾和对手不在国外而在国内,“通俄门”事件一直以来都是美国国内建制派用来攻击特朗普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武器[17]。特朗普政权在北极方向同俄罗斯争取主导权,不能排除其目的在于借对俄施压以堵国内政敌之口,从而维护其执政基础[18]。2020年为美国总统大选之年,从2018年中期选举来看,特朗普政权的执政根基虽仍较坚固,但共和党丧失众议院,华盛顿由一党控制的日子已经结束[19],特朗普政府目前即将进入争取竞选连任的状态。经上文分析,俄罗斯与美国将在北极方向长时间保持对峙状态,美国仍需在北极方向投入更多人力和物力以同俄罗斯争取主动权。2020年可视作特朗普政权是否能延续执政的关键时间点,而在这剩下的一年多时间里,美国必须在对外关系,尤其是对华、对俄关系上取得突破,特朗普政权方可能够有足够政治资本进入2020年总统大选。

从目前世界格局来看,中俄之间持续进行战略合作,但同时中美俄三国之间相互保持独立,形成“大三角”格局[20]。美国特朗普政府在北极、波罗的海、波兰至乌克兰方向与俄罗斯保持对峙格局,又企图在南海问题、台湾问题和贸易问题上向中国施压。虽然表面上看美国现在呈现出咄咄逼人的进取姿态,但美国同时利用其超强地位向两大国施压,将会使原本在诸多领域存在歧见甚至利益冲突的中俄两国在短期内保持团结共同应对[21]。

鉴于在维持国际和平稳定方面俄罗斯与中国存在共同利益,这将使俄罗斯对中国参与北极国际事务放松限制。中国可借助与俄罗斯的合作使得中国能够更进一步开发北极资源,并加强中国在建设北方航道中的话语权[22]。

具体而言,第一,中俄两国可进一步加强在建设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方面的合作,使得俄罗斯北极天然气资源通过廉价且安全的管道运输进入中国市场,而避免安全形势恶化且冰封期过长的北极航线。第二,中国可加强在额尔齐斯河—鄂毕河一线建设上与俄罗斯的合作[23],从地缘上建设南北运输走廊,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相关联,深度参与北极资源开发与航道建设,将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东亚、南亚的巨大消费市场联通,促进我国连接亚欧经济的“一带一路”建设。

六、结语

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俄罗斯与北约在北极地区的争夺已进入双方加紧争夺区域主导权的新阶段,美俄两国都将对方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寄希望于频频“秀肌肉”以迫使对方做出让步。“三叉戟”军演以来俄罗斯在北极地区接连出手强化本国的军事存在,同时对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又打又拉”,又采取发布北极航道“45天法令”等手段企图将北极“内水化”等措施,实质上反映出俄罗斯在北极既想保持本国的主导权,又担心会导致北欧国家建成反俄联盟;既想通过宣誓军事存在迫使竞争对手退出,又担心地区安全形势恶化“吓跑”外资的矛盾心理。美国特朗普政府在北极地区向俄罗斯频频施压试图争夺军事主导权的举动加深了俄罗斯的战略焦虑,迫使俄罗斯在近期不得不多次“示威”以维护其既得利益。俄罗斯的行为本质上仍是对美国北极军事行动的回应,而美国同时将中俄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对中俄进行围堵的战略实际上将使得中俄两国愈发接近,为中国扩大参与北极事务提供更多的机遇。

猜你喜欢
北极军事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南极和北极一样冷吗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北极飞来毛脚鵟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