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品在线课程“基础工程施工”的课堂教学优化研究

2019-01-13 02:11:14刘霏霏庞崇安
中国建材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教学效果工程施工

刘霏霏 庞崇安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0 引言

当前社会,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的逐步广泛应用,社会各行业的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职业教育要着力打造“智慧校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加大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和优秀经验交流,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

《基础工程施工》精品在线课程作为第一批“十三五”院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于2015年完成基本建设工作,并在2015年至2018年期间,不断得到完善,旨在强调学习的灵活性与自主性,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态度,增强课程理解,巩固学习效果。

1 在线课程应用现状分析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内容按照工作过程和学生认知顺序来设置,其中《基础工程施工》课程内容按照项目化设计,贴近实际工程,本课程已经完成基于超星SPOC平台的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并投入使用。学生反馈情况良好,但由于资源有限,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课程的考核体系仍存在需要提高的部分,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1 课程内容复杂,与实际情况结合困难

《基础工程施工》课程内容复杂,涉及多个不同专业领域,需要与复杂的施工现场情况相结合,而课程内容碎片化,难以一次性形成完整的施工步骤,课堂时间有限,难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深刻并了解课程内容前后的关联性。

1.2 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能动性低

基础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由于教学条件受限,现阶段工程类施工课程的教学方式基本为老师利用PPT课间及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PPT用来罗列知识点并展示相关图片,板书为部分知识点的现场示范,内容单一。在加入线上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由于网络展示方式较为单一,互动形式仍受限于传统模式,基本采用教师提问,学生作答的方式进行互动,难以实现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1.3 网络互动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教学效果难以掌控

传统模式下的教学课程,主要以老师讲授学习内容为主,缺少师生间的互动,检查教学效果的手段也仅局限于课后的书面作业,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检查。师生之间信息互通性较差,不利于因材施教。在投入线上课程之后,师生互动情况有所改善,过程性教学效果得到反馈,但此成果受到学生自律性影响较大,数据准确性缺少判断依据,难以对学生真实水平和教学效果进行判断。

1.4 线上作业检查方式简单,监督力度小

为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已开设的精品在线课程内存放大量与课程紧密相关的视频资料,并且通过过程性考核体系对学生观看视频的情况进行评价。但由于线上课程缺乏有利的监督机制,视频作业流于形式,造成教师以为学生已经了解,而学生实际只是播放视频却没有实际掌握的交流误区。

1.5 过程性考核体系分数比例分配均匀,缺少侧重点

经过一次教学改革之后的《基础工程施工》已经将过程性考核体系投入使用。同时对学生过程性学习和阶段性学习做出评价。依据现行的考核体系,学生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40%,其中包括考勤(10%)、课堂表现(10%)、课后作业(10%),以及线上课程完成情况(1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平时表现分数比例分配过于均匀,缺少侧重点,不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加强局部建设。

2 在线课程优化内容及具体方式

2.1 采用信息化技术将教学内容与施工现场相结合,构建学、用一体化体系,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基础工程施工》课程内容复杂,涉及多个不同专业领域,需要与复杂的施工现场情况相结合,仅凭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难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深刻。在平台完善的基础上,教师将施工现场情况视频与课程内容视频融合,以视频或问题的形式进行“一一对应”教学,达到所学即所用的目的,在增强学生求知欲的同时,让其更加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

2.2 增强网络互动环节,协助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化时代的学生更擅长使用网络资源,学习时间短但精神可以高度集中。利用这个特点,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互动(包括视频课程、答疑、布置作业等),设置情景问答,提高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同时,增强了课程趣味性和实用性,建立了除展示教学外的其他多种教学方式,如问题式教学、引导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能动性,减少硬性记忆的内容。

2.3 建立网络查重系统,检查教学成果

教师从交互的基本概念与传播学的角度入手,探讨动媒体支撑下课堂教学交互的特点及基本要素,重点围绕基本要素探讨了互动媒体环境支持下的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互、人机交互子结构及其各自下位交互组成,从而构建一个多层级的互动媒体课堂教学交互的构成体系[2]。教师通过课网络堂教学互动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网络查重系统确认学生自主作业率,及时反馈出学生普遍存疑的区间,从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这也为形成性考核奠定了基础。

2.4 增设视频作业检查系统,即时反馈视频掌握情况

在原有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增设视频作业检查系统,线上监督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每段视频的教学意图以问题的形式穿插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学生须正确回答问题方能进入下一段视频的学习,保证线上学习顺利开展。同时,通过检查系统,在线下课程开展之前提前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将无法作答的问题作为线下授课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线下授课。

2.5 优化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

在沿用课堂教学信息化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线上自主学习情况及课堂学习态度情况等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对评分比例进行了调整,强化过程中学习效果部分所占比例,弱化传统考核部分,形成合理可行的课堂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3 结语

线上课程教学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与课程性质、课程内容、教学形式等客观因素以及各种主观因素息息相关,在此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优化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线上与线下课程的结合,做到充分发挥线上课程的优势,并与线下课堂教学进行交互,两者配合教学,达到提交教学效果的目的。与此同时,课程教学是一个不断进步、演变的过程,教师在完成教学优化之后需要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反馈,以及教学效果的检查继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式。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教学效果工程施工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采暖工程施工常见问题探究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论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地工程施工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1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风能(2015年4期)2015-02-27 10:14:38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