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ogit模型的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吉首大学为例

2019-01-12 09:13袁明达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吉首意愿因素

袁明达



基于Logit模型的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吉首大学为例

袁明达

(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以民族地方高校吉首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t模型,从个体、学校及社会三个层面对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个体因素层面来看,男性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显著高于女性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创业兴趣与大学生创业意愿正相关,创业经历则与之负相关;从高校因素层面来看,创业教育的形式和创业的支持程度与大学生创业意愿没有显著关系,创业教育次数、创业课程设置及创业教育水平与之正相关;从社会因素层面来看,除创业资金外,创业政策、创业氛围及创业服务均与大学生创业意愿显著正相关。

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也由2001年的114万,增加到2017年的795万,16年间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了近6倍,年均增长率达13.4%(见图1)。为缓解高校毕业生日益增长的就业需求与经济下行压力下逐渐收窄的就业市场间的矛盾,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开始,国家教育部、人社部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密集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据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显示,89.8%的在校大学生曾考虑过创业,18.2%的在校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创业意愿,这说明此前的各项政策发挥了较为明显的政策效应,创业正逐步成为释放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民族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其教育教学资源不足,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落后,学生就业形势也相对更为严峻。研究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对于新时期民族地方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创业水平以及推动自身持续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1 2001—2017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单位:万人)

一、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

研究表明,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强弱的因素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主要由个体、高校及社会三个层面的因素组成。

(一) 个体层面

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个体因素很多,性别、专业、兴趣、家庭收入及父母职业等因素是相关研究探讨的重点。杨振华[1]认为,不同性别与专业的大学生在创业意愿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男生较女生具有更大的创业可能、更为具体的创业规划和更为详细的创业流程;孟新和胡汉辉[2]、方卓和张秀娥[3]表示,创业自我效能是创业意愿的解释变量,能有效预测大学生创业意愿并促进其创业意愿的形成;曾珠和李珺[4]指出,有创业经历的学生,其创业意愿相对较高;袁庆禄和刘翠侠[5]发现,个体创业兴趣是决定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意愿强弱的关键因素。基于已有文献结论,本文提出研究假设1: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性别、自我效能感、创业经历及创业兴趣等个体因素对其创业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有创业兴趣及创业经历且创业自我效能感强的男学生,其创业意愿更强。

(二) 高校层面

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高低与其所在高校的创业教育情况紧密相关,相关问题也是学者们探讨的热点。钱宗霞[6]指出,高校创业教育的类别及频率与大学生创业意愿显著正相关,即创业教育的形式越多样次数越频繁,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也越强;孙继文和宿桂红[7]认为,高校创业课程设置越合理,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越强;谢正富和孙龙涛[8]对襄阳市四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价值观以及行为取向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因而高校的创业教育水平及其对于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支持程度越高,其学生的创业意愿就越强;郑旭辉和李坤皇[9]研究发现,高校创业教育因素正向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且创业知识教育和创业文化培育的影响力显著高于创业实践教育的影响力。基于上述文献结论,本文提出研究假设2:民族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形式及次数越多、创业课程设置越合理、创业教育水平及创业支持程度越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就越强。

(三) 社会层面

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养成离不开高校所在区域整体的创业环境及创业氛围的支撑,许多研究就此问题进行了探索。洪少春[10]调查显示,地方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主体地位,其在创业融资、政策兑现、政策合力、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努力程度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作用;刘铁江、刘怡[11]、李晓霞[12]等研究认为,创业政策缺失、创业氛围不浓及创业资金缺乏等社会环境因素,是导致大学生创业意愿不强的关键因素;初春兴[13]指出,缺乏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及对市场秩序缺少有效的规范是导致大学生创业意愿不足的主要社会环境因素。李胜利[14]、沈薇[15]等表示,政府可从提升服务水平及完善政策体系等方面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基于上述文献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3:民族地方高校所在区域的创业政策、创业氛围、创业资金及创业服务与大学生创业意愿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二、数据来源、变量设置与研究方法

(一) 数据来源

吉首大学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属于典型的民族地方高校。本次调查所选取的样本覆盖吉首大学10个学院,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78份,回收率为92.7%,其中有效问卷265份,占回收问卷的95.3%。265个有效样本的基本统计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基本特征描述

(二) 变量设置与研究方法

参照已有文献,本文将影响吉首大学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归为三大类:个体层面因素、高校层面因素及社会层面因素。各类因素所包含的具体变量及变量的涵义见表2。

本文将大学生创业意愿分为两种情况,即“愿意”=1和“不愿意”=0,因此在模型的选择上采用了二元Logistic模型,并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参数进行估计。

三、结果与分析

(一) 模型运行结果

运用SPSS 20.0软件对解释变量进行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最大方差膨胀因子(VIF)为1.271,平均值为1.163,表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极大似然估计的向后逐步回归法,即Backward LR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2 自变量构成及变量涵义

表3 吉首大学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模型估计结果

注:***、**、*分别代表在1%、5%、10%的水平上统计显著

(二) 结果分析

从表3的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除创业教育形式(5)、创业支持程度(9)和创业资金(12)之外,其余变量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均具有显著影响。

1. 个体层面因素的影响

性别(1)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265份有效样本中,45.3%的被调查者愿意创业,其中,男生愿意创业的比例为60.3%,女生愿意创业的比例仅为16.9%,不到男性的1/3,这可能既与中国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文化价值观念有关,也可能是因为创业的艰辛与高风险使得多数女生望而却步。自我效能感(2)、创业兴趣(4)与大学生创业意愿间的正相关关系得到验证,即自我效能感强、创业兴趣浓的大学生,其创业意愿也高。创业经历(3)与大学生创业意愿间呈负相关关系,这与本文假设不符。出现此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许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失败的见闻多,成功的例子少,因此其创业经历越多,创业意愿反而越低。

2. 高校层面因素的影响

一般认为,创业教育形式越多样,创业支持力度越大,大学生创业意愿越强。但本文实证结果显示,创业教育形式(5)、创业支持程度(9)与大学生创业意愿没有显著性关系。创业教育次数(6)、创业课程设置(7)、创业教育水平(8)均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与本文的假设相符。由此表明,创业教育次数越多、创业课程设置越合理、创业教育水平越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也会随之增强。

3. 社会层面因素的影响

除创业资金(12)之外,创业政策(10)、创业氛围(11)、创业服务(13)等因素都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显著正相关。这表明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在区域的创业政策、服务的完善程度。

四、研究启示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并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当前我国大学生尤其是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基于前述实证分析结果,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调动与激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个体方面。缺乏创业知识与技能的盲目创业,不仅会导致创业失败,而且可能影响大学生毕业后真正创业行为的发生,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创业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民族地方高校在校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一般而言,学习理论知识是基础,也是首要任务,只有通过创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才能建立良好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创业兴趣。

二是高校方面。丰富的创业教育形式固然重要,但立足于民族地方高校的实际,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才是根本。目前,各级各类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大赛日益增多,民族地方高校也越来越重视,这对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十分必要。但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学校为获取好的比赛成绩,往往选拔特定学生进行封闭式的强化训练,这不仅荒废了其专业课程的学习,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不利于其创新创业能力的真正提高。此外,这种竞赛式创业教育模式覆盖面太窄,也不利于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整体提升。民族地方高校一方面应鼓励和选拔更多的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逐步提升学生的参与比例,另一方面还应根据本校实际设置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逐步构建起具有本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三是社会方面。地方政府应与民族地方高校积极沟通与协调,大力宣传立足于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实际的创业政策,举办具有区域特色的创业大赛和创业论坛等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快各级各类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建设,加大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力度,增强创业服务效率与能力,加速整合创业服务机构、创业园区及创业导师等创业要素,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更多大学生在当地创业的同时,推动本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1] 杨振华.ISO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意向模型的实证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12):51-56.

[2] 孟新,胡汉辉.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愿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分析——以江苏高校的实证统计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5(11):79-84.

[3] 方卓,张秀娥.创业激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吗?——基于六省大学生问卷调查的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6(7):41-56.

[4] 曾珠,李珺.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以成都大学为例[J].财经理论研究,2017(1): 81-91.

[5] 袁庆禄,刘翠侠.普通院校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1):37-43.

[6] 钱宗霞.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51-53.

[7] 孙继文,宿桂红.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以吉林省为例[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6(12):40-43.

[8] 谢正富,孙龙涛.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襄阳市四所高校的调查[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7(9):78-85.

[9] 郑旭辉,李坤皇.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8): 97-105.

[10] 洪少春.学生创业服务中地方政府的主体作用[J].教育论坛,2015(12):99-102.

[11] 刘铁江,刘怡.营造大学生创业生态环境,提升创业教育有效性[J].生涯发展教育研究,2015(12):1-7.

[12] 李晓霞.创业生态系统下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问题与对策——基于南阳市四所大学的调查[J].劳动保障世界, 2016(12):11-12,21.

[13] 初春兴.高校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6(12):138-139.

[14] 李胜利.大学生协同创业服务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12):70-72.

[15] 沈薇.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J].现代职业教育,2017(11):224-225.

[编辑:胡兴华]

2018-05-27;

2018-07-12

吉首大学2015年教改课题项目“基于Logit模型的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吉首大学为例”

袁明达(1981—),男,湖南龙山人,管理学博士,吉首大学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成长,联系邮箱:jdsxyymd@163.com

G645

A

1674-893X(2018)04−0023−04

猜你喜欢
吉首意愿因素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作品精选
湘粤专家学者相聚吉首研讨声乐套曲《四季如歌》
吉首美术馆
解石三大因素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最亲的月亮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