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音可视化的大学生英语朗读语篇韵律特征研究

2019-01-12 07:06
关键词:本族语重音韵律

陈 红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镇江 212003)

语音、词汇和语法是语言的三大要素。其中,语音被认为是语言学习的起点和基石。如著名语言学家吉姆森所说,一个人要学好一门语言,掌握50%到90%的语法,1%的词汇就足够了,但是至于语音,必须学会近乎100%[1]。由此可见,语音在语言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必须从其语音入手。然而,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的英语语音习得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学生的英语语音水平一直停滞在较低水平,语音和口语的基本技能达不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语音能力差导致学生在其它英语技能的学习上也是举步维艰,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英语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语音练习主要是针对音段层面,如强调单个元音、辅音的正确发音,以及注重单个单词的发音。实际上,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仅凭音素和单词的发音全面呈现。大部分学习者在经历了数年的英语学习之后仍然很难说出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能正确习得英语韵律特征。不考虑其他口语表现因素,口语流利程度与可理解性50%的差异可以由超音段特征来解释[2]。韵律特征又称超音段特征,主要指音高、音强和时长等相关量参数的动态模式构成的重音、节奏、声调和语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经研究发现,在语言交际中,超音段特征的地位和作用相对音段更重要。如果只关注音质成分,未必能很好的理解和把握整段语流。超音质成份是言语中不可缺少的物理因素,其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音的自然度。

一、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回顾

Halliday从信息论角度提出了英语语调三重系统的概念:调群切分(tonality)、调核位置(tonicity)和调型(tone)[3]。调群切分是指将一段话语切分成一系列语调单位的系统,这些语调单位与说话人对信息块的感知相对应。一般来说,一个调群中只有一个重音高峰——重读音节中最突显的音节,这就是“显调重音”或“调核”。根据Crystal提出的调核约束理论,无标记调核的位置落在调群的最后一个实义项上;当调群内出现需要特别强调的内容时,会成为有标记调核[4]。国外对于英语作为二语的韵律习得研究主要有针对日本学习者(Mimatsu2000)、斯洛伐克学习者(Timkova2001)、西班牙学习者(Verdugo2003)等的描述性研究[5],缺乏对中国学习者语篇产出韵律特征的实证研究。

目前,对国内英语学习者语音研究的重点从原先偏重音段音位,发展到目前着重超切分音位。国内的韵律研究多重视微观层面,多集中在语调短语或句子层面,如调核位置,调群模式,重音,边界调等。一类研究基于某个具体的微观层面考察学习者的语音产出,如袁兰研究了英语专业学生自主言语中的非流利现象,如填充停顿、重复及自我修复等[6];李海调查了硕士生对功能词弱化元音的习得情况,发现其弱化元音的突显现象严重[7];高薇通过考查音高、音强两个重要的参数研究学习者口语中突显实现的特点,发现国内学习者音高范围窄、音强对比不明显,同时存在单词内呈现“双突显”的韵律现象[8]。一类研究基于不同的英语句式分析学习者的口语产出,如陈桦研究了国内学习者的英语朗读口语中的调型特点,发现学习者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效利用调型变化传递信息的能力[5];毕冉和张燕分别就中国学习者英语疑问句和会话列举句式的韵律特征进行了研究[9-10],均发现中国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韵律层面上有较明显的差异,易传递错误的话语信息,从而引起交际混乱。还有一类研究是基于学习者的自发口语进行的,如穆凤英对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口试第三部分对话的样本进行了分析研究[11],许俊、刘正光等采集了二语学习者自由讲述的语料,探讨学习者在英语韵律习得上比较突出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12]。

以语调短语、句子为对象的韵律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其中也有部分涉及语篇,但数量不多,如周卫京从语音的可理解度和流利度两方面调查了国内大学生的英语口语产出[13]。随着研究的深入,语篇的韵律特征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已成为语音学界比较关注的问题。以上研究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但国内外研究者对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语篇产出韵律特征的实验研究并不多见,需要更多实证数据的支持。另外,相对于自发口语,朗读口语的韵律特征更明显,语料转写过程中可以帮助消除转写自发口语产出时可能发生的歧义和不确定性,避免了研究自发口语可能牵涉的多种语用或语义因素。鉴于此,本研究以国内大学生的英语朗读语篇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了大学生英语朗读语篇产出的韵律特征,期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音矫正,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英语语音水平和口语技能。

二、 研究问题

本研究采用语音实验的方法,通过当前先进的语音分析软件Praat,参照国外标准语音库的参数,结合研究者的主观听辨和声学分析,基于语音可视化的视角多方位、多层次的形象化、具体化呈现大学生英语朗读的语音信息,使其韵律特征的内隐知识表征为可视化,从而讨论分析大学生英语朗读语篇韵律特征的习得状况及其口语产出中存在的问题。

鉴于调群切分、调核位置和节奏等在英语超音段特征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对大学生英语朗读语篇的韵律特征进行描述和归纳,试图探讨的问题如下:1.大学生英语朗读语篇产出的调群切分模式如何?2.大学生英语朗读语篇的调核位置有何特点?3.大学生英语朗读语篇产出的节奏特征是什么?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材料

本研究以朗读为产出任务,朗读口语对于学习者培养语感、养成好的发音和语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选定采用的朗读材料为寓言故事《北风和太阳》(The North Wind and the Sun),为国际语音手册为语音研究推荐使用的标准文本之一。该文本共有113个单词,143个音节,简短、易懂易读,适合本项目研究。

(二)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主要包括录音软件Cool Edit Pro和语音分析软件Praat。语音分析软件Praat不仅可以对语音进行可视化处理,将录入的声音文件转换为音高曲线图等各种语图,提供多种语音可视化界面,还允许用户对语音数据进行标注,包括音段切分和文字注释,标注的结果还可以独立保存。该软件功能强大且易于操作,已为语音研究广泛使用。

(三)受试

本研究的实验是在江苏科技大学进行的,随机抽选英语专业大三的10名学生参加了这次实验,其中女生6人,男生4人。受试的平均年龄为21岁,学习英语的时间在十年左右,没有在英语国家生活的经历。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都是自愿参加本次实验。另外,两名作为参照的英语本族语者来自英国剑桥大学。实验要求受试朗读实验材料《北风和太阳》的英文版本。

(四)数据收集、标注和分析

朗读语料提前发放给受试,使其熟悉语料。语料在安静的录音环境中使用Cool Edit 2.1采集,录音设备处于好的运行状态,采样率为44100赫兹,采样精度为16比特,单声道录制。语料采集完毕之后,使用语音分析软件Pratt对所有受试的语料进行标注,标注结果保存为独立的TextGrid文件。所有标注在研究者反复听辨录音后,基于Praat TextGrid文件自动生成呈现的频谱图窗口进行,标注共分为四层:第一层为正则层,被标注的句子以完整连续的形式出现。第二层为朗读转写层,如实转写了受试朗读的每一个单词和停顿。研究者通常将自发口语的停顿门槛定为250毫秒,但由于本研究为朗读任务,填声停顿很少见,语篇产出相对来说比较流畅,朗读中产生的停顿几乎都为空白停顿或呼吸停顿,故停顿门槛定在100毫秒。标注的第三层为边界层,边界在本研究中指调群(intonation group)切分的边界,调群切分的标准参照Cruttenden所提出的四大标准,即停顿、起首轻音节、延时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的音高重设。第四层为突显层,标注了每个调群中的调核和重音。所有标注结束后,所获得的数据借助Excel进行量化分析。

四、研究结果和讨论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大学生与英语本族语者的韵律特征,发现大学生的朗读语篇在调群切分、调核位置和重音分布、节奏等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 中国学生英语朗读语篇的调群切分模式

1. 调群切分过多,并以停顿作为调群切分的主要手段

表1显示,中国学生在朗读任务中的调群切分比较频繁,形成的语调单位比较多。表2显示,本族语者调群边界指征中停顿占68%,中国学生调群切分运用停顿手段的比例高达88%。可见,在学习者和本族语者的语流中,停顿均为比较主要的调群边界指征,这符合文献中提及的“调群划分标准中最常提及的就是停顿[14]”的说法,可见停顿在调群切分中的重要性。

表1 本族语者和中国学生调群切分的结果

本族语者中国学生语调单位(平均个数) 14 19

表2 本族语者和中国学生调群边界指征

边界指征本族语者(2人)中国学生(10人)例数百分比例数百分比 停顿 19 68%168 88% 其他 9 32%21 12%

与本族语者不同的是,中国学生过多地依赖时间上的停顿作为调群切分的手段,很少用到其他手段。中国学生朗读产出中的人均停顿频率大大高于本族语者,他们停顿的时间相对本族语者来说也比较长。图1为研究中一名中国学生的朗读产出语图,该学习者停顿过于频繁,影响了整体语流的产出,其语音信息的连贯性易被打断,语言的流利性就会大打折扣。同时,大量的停顿使得语篇的意群和调群不能一一对应,语义的表达变得支离破碎,信息难以得到有效的传递。

图1 一名中国学生的调群边界指征(停顿频繁)

主观听辨结合观察语图发现,除了停顿,本族语者调群切分中还运用到其他的手段如音高重设、起首轻音节等。而中国学生利用其他手段切分调群的能力比较差。利用音高重设、起首轻音节等进行调群切分的优势在于语流中音高有起有伏能使语言抑扬顿挫。本研究中参照的一名本族语者的朗读就合理地运用了这些手段,其朗读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如图2显示,本族语者对朗读材料中第一句话的语调单位进行切分时在stronger和when之间运用了起首轻音节的手段。

2. 停顿的出现位置有时不合英语语音规范

前人的研究表明停顿与句法结构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句法结构的交界处会较多地发生停顿。本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对英语句法结构掌握得较好,特别清楚标点符号的作用,语篇产出中在有标点符号的位置基本产生了停顿。但除此之外,中国学生的朗读语篇中还出现了很多本族语者所没有的停顿类型,从而出现了不少不规则停顿,停顿经常出现在意义单位中间的某个位置而不是两个意义单位连接的位置。这一定程度上可能体现了学习者的母语汉语对英语语音产出的干扰。停顿在汉语中可以作为强调手段,当说话者认为某些词汇或内容非常重要时会在其前或其后加以停顿[15]。

以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为例,本研究中90%的中国学生把引导词that置于宾语从句之外,其中80%以they agreed that//the one…划分调群,10%以they agreed//that//the one…的方式划分调群;听辨并参照本族语者的语图发现, 本族语者的朗读口语产出是在引导词that前就出现调群边界指征,以they agreed// that the one…的方式切分调群。中国学生普遍在宾语从句中的引导词that之后停顿,这与本族语者普遍将引导词置于从句内、与从句不分开的的习惯不相符。

图2 一名本族语者的调群边界指征(起首轻音节)

(二)中国学生英语朗读语篇的调核位置

1. 中国学生无标记调核的比例明显低于本族语者

调核的位置由信息焦点的位置确定,调核音节是调群中最突显的音节并承载主要的音高变化。调核音节是信息聚焦点或信息最高点并且标志着在该调群中新信息的结束。一般情况下,调核的位置应当落在调群的最后一个实义项上,成为无标记调核。如表3显示,本研究中两名本族语者的朗读语篇产出中71%的调核是无标记的,10名中国学生的朗读任务产出时无标记调核的比例为49%,明显低于本族语者。

表3 本族语者和中国学生朗读语篇的调核位置特点

调核种类本族语者(2人)中国学生(10人)例数百分比例数百分比 无标记调核 20 71%93 49% 有标记调核 8 29%96 51%

2. 中国学生有标记调核的落点有时不准确

根据Crystal的调核位置约束理论,当调群内出现需要特别对比或强调的内容时,其他位置上的重音会取代无标记位置的调核,成为有标记调核。有标记调核的落点分两种情况:一是调群中的非最后实义项,二是调群中的语法项。

本研究中学生朗读产出中有时不能识别语流中的重要信息点,研究中所使用的朗读文本好几处出现了对比的情形,如语调单位“should be considered stronger than the other”,正常情况下,stronger这个词项应当作为有标记调核,但是不少中国学生却把调核重音落在了considered或者other上,形成了错误的有标记调核落点。

除了对比强调形成的有标记调核,中国学生语篇产出有时也会出现有标记调核落在携带旧信息的实义项上的现象,说明中国学生在产出时对信息的提取和组织比较混乱,造成了语言输出时信息中心的偏移,可能会严重地影响信息的有效传递。而本族语者在朗读任务中基本无输出压力,很少产生信息传递的偏误。

另外,中国学生还有把调核落在无对比强调的语法项上的习惯。再次以朗读材料中的宾语从句为例,大部分中国学生不仅在调群切分上把引导词划到宾语从句之外they agreed that//the one…,同时还赋予语法项that调核重音。然而,that作为连词在宾语从句中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是可以省略的成分,不应当被重读强调。研究中被中国学生赋予调核重音的语法项还包括代词和介词,而这两者在本族语者的语流产出时基本以弱化的形式出现。

(三)中国学生英语朗读语篇的节奏特征

1. 语速偏慢

就衡量语速的时间指数而言,对比本族语者和中国学生完成朗读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发现本族语者完成朗读任务的时间基本在30秒左右,而中国学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图3和图4显示,十名学生的语速均低于本族语者的语速,其完成朗读任务的平均语速为每分钟178个音节,远低于本族语者每分钟252个音节的平均语速。中国学生的语速偏慢是因为他们在朗读任务中停顿较多,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信息提取和处理。学生的英语语速越接近本族语者的语速,其口语流利度与自然度就越高。

图3 本族语者和中国学生朗读任务中的语速(单位:音节数/每分钟)

图4 本族语者和中国学生朗读任务中的平均语速(单位:音节数/每分钟)

2. 中国学生英语朗读语篇的多重音分布规律体现汉语节奏模式的影响

中国学生朗读语篇的调群切分过多,很多已知信息和语法项被赋予重音造成了其口语产出多重音分布的特点,这解释了学生在朗读任务中花费时间多、语速较慢的原因。因为英语话语长度的决定因素并非音节数量,而是重音数量。同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母语汉语在中国学生英语语音习得中的负迁移影响。汉语“音节节拍语言”的特点要求说话者把每个音节表达清楚,尤其强调字正腔圆,英语学习者下意识地把这种发音习惯带到了英语语音表达上。而英语口语表达要求重要信息被赋予重音,听者在理解话语时主要依赖话语中的节奏重音词汇进行判断。本研究中中国学生的朗读任务中经常出现非重要信息被赋予重音或重要信息没被赋予重音的情况,这时,英语作为“重音节拍语言”的正常节奏模式就遭到了扰乱,从而发生听者的理解困难或者误解。

3. 中国学生连贯话语调整手段运用率低

英语作为重音节拍语言要求重读音节间的间隔大体相同,为了使重音的分布呈均衡状态,英语本族语者会运用各种调节手段缩短重音之间的非重读音节时长,如通过语音的弱读、连读、同化、省略等方式。而中国学生很难摆脱汉语“音节节拍语言”的影响,以至于难以产出连贯流利的英语口语。本研究发现学生在语流中was、as等词的弱读不明显,很少出现元音弱化的现象,这是由于在汉语表达中元音发音比较饱满,对英语的节奏特征习得产生了负迁移。

结语

以上对比分析显示,由于母语汉语对二语韵律习得中产生的负迁移,受试在调群切分、调核位置以及节奏等方面均出现了韵律失误,说明国内大学生在语音的韵律知识方面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有效的训练,这对高校英语语音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英语韵律特征的显性指导,培养学习者对于英语韵律的认知,针对学习者韵律产出的典型错误,提供语音矫正的具体建议。在调群切分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语音产出的完整意义单位间进行合理停顿,并模仿英语本族语者合理运用其他切分手段;在调核位置和重音分布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区分新旧信息,找到信息传递的焦点;在节奏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英语“重音节拍语言”的特征,学会使用弱读、连读等连贯话语调整手段。

语音在某种程度上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性,如音高、音强、音长等物理特性比较抽象,难以直观地感知,英汉语音的诸多差异更是细微和难以把握,传统的语音教学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得到逐步的推广和普及,在计算机和多媒体的辅助语音教学下,可以利用语音分析软件的某些功能对语音的音段音位、超音段音位进行可视化的参数描述、分析和比较,使学生能够从认知层面直观感知英语语音的物理特性,区分英汉语音的典型差异,并了解自身语音产出的面貌。

由于时间、精力和能力所限,本研究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不够大等,但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国内大学生英语的语音产出现状。作为针对学习者朗读语篇产出韵律特征的初步研究,希望能为今后更大规模更全面的研究做更充分的准备。这将有助于指导英语语音教学,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语音的超音段教学,使学生意识到其口语产出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达到有效训练语音的目的,从而实现科学有效的语音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音产出和口语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本族语重音韵律
单词重音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韵律之美——小黄村
偶感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陆与本族语学者英语科研论文模糊限制语比较研究——以国际期刊《纳米技术》论文为例
从迁移理论看研究生英语视听说课中学生的偏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