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提升策略分析

2019-01-12 06:25:58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黄珏学校赵万兵
中学数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纸杯圆柱体分母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黄珏学校 赵万兵

平常在和同事沟通时,总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自控性太差,管理稍一放松,学习质量就直线下滑,而且这一现象在数学学习上尤其明显.数学应该是学生所接触的整个初中课程体系中最复杂的一门学科,其间学生必然会遇到多种学习困难和障碍,很多学生一遇到类似的情形,就喜欢打退堂鼓.针对上述现象,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并由此克服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

一、听取学生的多样化观点,建构生成性课堂

学生的主动质疑和探讨对他们的数学学习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虽然教师一再鼓励,但是学生的主动质疑越来越少,他们的从众心理越来越强,很少有人喜欢站起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观点.这是一个很不好的迹象,因为这说明学生的思维趋于被动,限制着他们自我管理意识的发展.

为了改变上述现状,教师要有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索和展示,及时发现学生的奇思妙想,对学生特立独行且又很有见地的认识,教师要予以充分肯定和鼓励,因为这些观点和想法很可能是创新思维的萌芽,如果得不到教师的认可,这些思维很可能会被彻底扼杀,同时学生会产生一种畏惧和退缩心理.因此,笔者认为数学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聆听者,通过聆听来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通过聆听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火花.

为了更加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思维,并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探索和认知,笔者认为我们首先要创设一个相对开放的问题情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减少问题的约束,给予学生更加广阔的探索空间.很多时候,数学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但是问题的探索思路是多样化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维度地展开思考,从而得出具有创新性质的答案.比如,有这样一个分式方程:,常规化的操作是去分母,然后将其转化为整式方程来处理,在方程解出后,还要进行验根操作,步骤相对烦琐,而且运算量奇大.教师在上课时对此方法进行适当介绍后,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探索,看是否可以发现一些新的解题方法.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给出若干试探性思路,教师及时给予支持,让他们在继续探索中形成以下方案.

方案1:学生观察分母的特点,发现如果对分式进行移项操作可以让两边的分母相差为1,对此教师肯定他们的观察结果,同时让他们继续探索,随后有学生给出以下操作,移项组合后有变形式两边通分化简后可得:,再进行去分母操作,可得:x2+13x+42=x2+5x+6,该整式方程的解为:x=-,经过验根操作后发现这确实是方程的根.

方案2:学生观察到这个方程中所有分式分子的整式次数都不小于分母的整式次数,据此提出是否可以考虑将方程转化为“整式+分式”的形式.他们在继续探索中发现有变形式为,通分操作后所得结果和刚才类似,有,也可以解出答案为x=-,验根过程略去不提.

方案3:还有学生指出方程形式如此臃肿,考虑是否可以采用换元法,对此教师也予以鼓励,学生通分整理后得到:,然后进行换元,令2x2+16x+19=y,x2+9x+14=z,因此方程可以变形为:=,经过去分母处理可得:yz+4y=yz+8z,化简后有y=2z,再整理一下有整式方程:2x2+16x+19=2(x2+9x+14),可以解得答案为x=-,同样需要有验根过程.

以上方案可谓殊途同归,教师鼓励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展开探索,并不是要让学生记住这三种方法,而是藉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相关能力,学生由此将备受鼓舞,他们的学习热情会更高.

二、引领方法培养,强调观察、操作和讨论

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很重要,在提升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时,笔者认为我们要引导学生重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管理.

比如,有这样一个问题,现有如图1(a)所示的圆柱体状纸杯,其底部圆的周长为12厘米,高度为6厘米,且已知纸杯内壁上的点A距离纸杯的顶部为2厘米,B点正好与A点相对,且处于纸杯外壁的底部.有一个小蚂蚁要从A点爬行到点B,试求解这个蚂蚁行进的最短距离为多少.

图1

这个问题是一个很考验思维的问题,教师可以将这个问题直接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在相互讨论中寻找思路,在彼此启发中克服问题解决的难点.学生拿到问题之后,会从自己习惯的角度展开探索,也许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发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但是只要有一个学生发现问题,他的灵感会照亮他的同伴,进而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生.比如,他们的讨论中冒出一个词“展开”,也许周边的学生并没有刻意地去听其他学生的讨论,但是这个关键词无形之中走进了他的潜意识,这就像一个火花跳到了另外一个柴堆,由此燃起另外一堆火.这其实也正是合作研究的优势,教师当然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展,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走向,努力搜集可以作为生成性素材的教学资源.

事实上,如果学生的思维被彻底锁死,教师也不能急切地以替代思维的方式帮助求解问题,而是要有效引导、多方鼓励,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依然以上述问题为例,如果学生始终百思不得其解,则教师可以指导他们自己用纸做一个纸杯,事实上,当学生开始用纸张来自制圆柱体纸杯时,他们将很快发现其逆过程——展开,将圆柱体展开后就变成了如图1(b)所示的矩形,它的长就是圆柱体的底部圆周长12厘米,它的高则是圆柱体的高6厘米.“然后是直接将A、B两点连接起来吗?”这个问题可以是教师的启发性提问,也可以是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迸出的问题.学生缜密地思考,并积极回归之前的操作,发现纸杯存在内外之分,因此他们又将在进一步的思考中发现,需要对A点进行转化.“怎么进行有效转化呢?”这又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但是学生通过前阶段的操作、思考和讨论,很快将把握事物的对称性,并将其运用到具体操作之中,很快发现只要作出A点关于CD的对称点A′,如图2(c)所示,然后连接A′和B两点,这就是蚂蚁行进过程中的最短路线.

此外,我们应该意识到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不仅是协调自己的学习行为,也包括对自己合作学习的调控.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当前最常见的学习方式,学生有必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尤其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和同伴搞好合作关系,最终在攻克学习难点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发展.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科学而规范地组建学习小组,同时要求组员之间要建构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一方面强调组员人人奋进,发挥各自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要倡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般来讲,每个小组中都会存在一些能力很强或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协作,让能力强的学生自发地帮扶能力弱的学生,让能力弱的学生不要羞于求助,通过良好的班级氛围的营造,推进合作学习的健康发展,进而推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教师要关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后阶段学习的发展情况,教师恰当的指导可以让学生获益终身.

猜你喜欢
纸杯圆柱体分母
纸杯快跑
幼儿100(2023年41期)2023-11-21 09:33:38
“去括号与去分母”能力起航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纸杯动起来
儿童绘本(2017年6期)2017-04-21 23:25:37
纸杯提气球
找出圆柱体
娃娃画报(2016年6期)2016-07-29 19:31:34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
神奇的纸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