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彦冬
(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 石嘴山 753000)
在信息获取渠道更加多元化的媒介环境下,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闻报道已经进入到全新时期,掌握新闻舆论具有的主动权,积极做好舆论引导以及传播的工作,是作为地方党报的重要使命。所以地方党报不仅需要充分的去发挥出党报新闻道德的优点,积极的去保持党报的公信力,同时也是需要积极的探索实践以及创新新闻报道途径,实现绿色发展。
专业性作为生态环境新闻报道的立足之本,正是因为生态环境报道具有着专业性以及复杂性,新闻稿件中通常情况下存在着专业术语比较多和理念难以理解的问题,并且生态环境问题也和百姓生活存在直接联系,受到比较广泛的关注,所以生态环境新闻报道不仅要做到专业和科学,也要做到通俗和易懂,但如何融合专业性以及通俗性,是作为地方媒体新闻记者的挑战。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在多数的地方媒体中,生态环境跑线记者并不是环境专业出身的,面对着难懂的环境专业术语,难以对其进行口语化的解释。对于一些非专业认识和普通民众来说,专业术语比较多的新闻稿件可读性比较差,无法进行理解,这样也是消弱了生态环境理念传播。
在此之外,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生态环境欣慰的信息内容和获取渠道更加的多元化,人们都是作为传播者,也是接受者,多元不仅仅会对信息接收者带来影响,同时对于信息传播者也是有着一定的影响。通信工具的升级使其新闻记者已经是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但是互联网的信息比较庞杂,例如在环境新闻进行报道的时候,经常情况下会出现“炒剩饭”的情况,千篇一律的转载让大量信息重叠,有的甚至是为了博取眼球,对于一些问题进行片面化的解读,这样对于社会和公众带来了不必要的恐慌。所以生态环境欣慰记者要通过对国家战略和政策方面进行准确的把握,根据严谨的数据事实,准确的去反应生态环境问题。此外面对着一些政策和知识以及数据,记者必须要自己理解和吃透,在这个基础上翻译成为读者可以看得懂以及愿意看的信息内容,写出一些通俗易懂和容易理解的新闻报道。
现如今党报媒体之中,正面以及中性的环境报道依然是占据多数,报道的内容则是根据政府工作和政策解读为主要内容,作为地方党报机构,呈现每一个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获得的成绩和做法,在日常新闻进行报道的时候,通过政府部门作为主导,媒体相应采访占据了多数的内容。虽然是这种方法让公众从权威渠道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政府决策和部署,也是可以让环境新闻报道发挥出更好的社会作用。但是一些环境报道依然是存在着“资料化”的倾向,这种被动的采访方式,会让记者缺少着主动性以及一些深入思考,习惯于在采访的过程中跟随领导听汇报和视察工作,将其相关部门准备好的资料作为其采访的素材,不可以以偏概全和真实的反应当时的环境问题。现如今每个生态环境部门也在积极的和主流媒体进行合作,和电视台合作拍摄一些专题片,和报纸合作开设专栏,其中专栏是针对环境督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曝光以及追踪。公共报道的姿态要积极主动,但是却存在着只谈成绩和淡化问题的情况,因此将其问题整改行为的报道作为成绩作为,党报的舆论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出来。
所以记者在生态环境报道的过程中要带着问题意识,看事情的过程重要带着问题意识,并不是所谓的“找茬”,仅仅观其外面不思内在,一些问题会掩盖的越来越深,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甚至是相关部门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及重要性。因此地方报道必须要将生态环境新闻的正面宣传以及监督相互的结合到一起,不断的去提高舆论监督。在日常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记者可以伸长触角,这样能够获得更多来自于企业单位和环保组织的声音,同时更加全面的展现出地方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面临着的问题,可以对地方生态环境问题和地方政府决策具有着清晰的认识。但是光有问题意识并不足,还要具有着建设心态,建设心态不仅可以指导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还包括总结建设性经验。因为生态环境问题和普通问题存在着不同,是比较复杂和异常的,和政治以及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内容交织在一起,对于生态环境的困境破解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会存在牵一发动全身的情况,其中困难也是比较多,所以要想突破,就要对经验进行总结。在对问题进行报道的过程中,要积极的推动问题进行解决,这样才是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作为社会正义以及社会公德守望者的媒体人,要成为社会成长发展的一束光,带着问题意识去思考现象,找到问题的原因,怀着建设的心态去提出满足实际和可操作的建议,这样才不会迷失到“材料海洋”中,然而是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做一些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报道。
总结: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总之大众文化市场传播以及网络媒体的技术推动,使其低俗文化的传播更加泛滥,对于主流文化传播环境带来了比较大的冲击,党报传播受到比较明显的影响。党报的受众也在不断的减少,其宣传力度以及广度在退化。所以党报发展需要积极的借鉴大众传播经验,治理大众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一些低俗传播问题,通过融合新媒体的优点,提高党报传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