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杰
(重庆市合川区太和小学,重庆 400000)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在教育学生方面与家长教育孩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相较于家庭教育,作为专业教育机构的学校需要比家长更具提前意识,即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将学生的教育工作从学校延展至学生的家庭。为此,本文将以学习为枢纽对如何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进行分析探讨,并结合实践案例提出相关策略。
所谓人之初,性本善,然而看似相同的起点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分支,而造就了人类多样化人格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所接受的不同的家庭教育。人格塑造的关键期在6至12岁之间,一旦超过这一时间,人格将已形成,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格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类在社会中的活动表现。为了抓住这一宝贵时期,必须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很多学生的家庭不具备满足良好家庭教育的条件,很有可能导致学生错过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期,所以需要以学校为单位的教育机构去指导家长改善家庭教育,让学生抓住宝贵的时间段养成好的习惯,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对孩子甚是疼爱,生怕孩子在复杂的社交环境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一些家长会给孩子灌输一些错误的教育理念,比如有人欺负你,你尽管还手,出什么事情父母帮你解决;条件较为困苦的家庭,家中父母长辈体验过为利益而争的生活,会给孩子灌输一些自私的理念,会将奉献、牺牲、关爱等优良素质视为威胁自身利益的愚蠢行为,孩子在这种理念下往往变得自私自利,没有同情心,甚至不惜伤害他人而成全自己。这些负面的案例都足以证实不科学的家庭教育会扭曲孩子的三观,而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在祖国的花朵身上。
有效的沟通是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从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来分析,学校在落实家庭教育过程中需要从家长口中得知学生在家的表现以及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方式,从而发挥学校的引导作用,针对学生与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给予对应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完善家庭教育策略,而这一过程都建立在学校与家长得以沟通的基础上,但由于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受传统教育理念所影响,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并未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沟通方式往往局限在家长会、请家长到学校来谈话或是生活中偶遇后的寒暄式交流,而这三种交流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完善。
学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拓展家庭教育宣传的沟通渠道:首先,学校可以化被动为主动。效仿发达国家的家庭教育方法,如将家长请到学校改为主动登门拜访,周期性依次对学生进行家庭随访,走进学生的家庭环境对家庭教育非常有必要,教师可以更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与家长的沟通也更具针对性,除此之外,学校的这一行为也很好的强调了对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视,这种重视能够感染到家长,让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更加负责。其次,通讯设备的利用也是很好的家庭教育沟通渠道。学校可以进行电话随访,使沟通更加便捷。同时学校也可以建设微信群或开设以班级为单位的家庭教育论坛,定期分享家庭教育理念及方法,让家长将自己家庭教育中的困难问题和改善效果进行提问和分享,教师再逐一对其进行回复,实现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到家庭教育中,随着问题的积累会逐渐形成资源库,为受同样问题困扰的家长给予启示,也能避免教师对同一问题多次简答浪费时间与精力,影响家庭教育宣传质量。
传统意义上,学校与家长所服务的主体是学生,但从整体上看,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在教育层面,家长存在有待完善的问题,学校在帮助家长的过程中,家长也成为了学校的学生,而学校的教师身份也得到了拓展。从教学主导的角度分析,学校要有所觉悟,在贯彻家庭教育前就要做好身份转变的准备,去教导学生家长。家长相较于学校在身份的转变上则更为多样化,这也是学校需要引导家长自我认知的几种身份。首先是父母身份,担负养育子女的责任义务。其次是导师身份,家长作为孩子的前辈有着丰富的阅历,有着分享人生与生活阅历的责任义务。最后是友方身份,家长与孩子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有着剪不断的血缘牵绊,是同一阵营的盟友,此时,家长与孩子的身份是同等的,只有这样,孩子才愿意与父母沟通,没有身份与年龄的嫌隙。帮助家长觉醒并熟练运用这三种身份不仅是学校的本职工作,是保障家庭教育得以顺利的前提条件,更是实现学生健康成长的战略。
总之,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经历中是十分重要并且非常宝贵的记忆历程。家庭和学校都要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双方通力合作,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而且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始终抱有希望,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