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教育

2019-01-12 21:16郑梦琪
魅力中国 2019年49期
关键词:国学成语中华

郑梦琪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汪二镇中心小学,江西 上饶 334500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且源远流长,集各种人生智慧于一身,是每一位国人都应当了解的国粹。语文的本质就是传递语言、文字、文学以及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小学语文教学会对这些学生的世界观念和人生观念产生较大的影响。国学是一个大概念,其中的内容量非常丰富,“国学热”是一个好现象,说明了国民的民族观念的复苏和觉醒,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融合国学内容的时候应当进行慎重的选择,切勿头脑发热的盲目跟风,认识到语文与国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逐步实现国学的传承与阅读之间的有机融合,让传统文化和金典国粹能够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一、拓宽语文教学的纵深度,开阔学生视野

语文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听说读写。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要求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但这不是终极目标,只是目标之一。其实,语文课堂是可以丰富多彩的。从语文核心素养“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这一方面来入手,我们可以让语文课堂变得有深度和广度。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一字一词皆有来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知道它们的来历。从文字教学来说,要带领学生认识一个生字,不仅让学生会写会认这个字,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字的造字方法,是象形、是会意、还是转注假借。还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字写法的演变,甲骨文是怎么写的,大篆小篆是怎么篆书的,草书、行书又是如何写的等等。既要让学生认识这个字,更要让学生理解这个字的由来及含义。这样才能让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今后才会有继承传统文化的可能。

文字教学只是一个简单的案例,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我们可以做到还有很多很多,需要老师们的创造与发现。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认真去做,对学生的发展是有重大价值的。通过这样的融合,我们的教学内容显得更为丰富,既能体现教师个人的文化素养,又能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创造轻松活跃的中华经典文学朗诵环境

在实际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中华经典文学阅读氛围,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耐心阅读中华经典文学里面的优美句子。所以,班主任也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墙壁上挂满名人名句和诗词歌赋,还可以利用黑板的空隙穿插美句,进而创造气息浓厚的文学环境,这不仅可以使老师顺利实行中华经典文学课堂教学,还可以增强学生对经典文学著作的好奇心。

譬如,在班级后面的黑板上设立文学黑板报,老师和学生一起研究板报的内容和结构,古风、江湖、官场都可以添加到黑板上。比如一期可以以林黛玉葬花为主线,在黑板上画出黛玉葬花的情景,并且在一旁标注相关联的诗词。还可以以《水浒传》中的108将为主题,在板报上选取其中在官场快意恩仇,在江湖中潇洒自如的故事,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利于延伸学生的课外知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学习机会。

三、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品读中华传统经典著作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语文离不开阅读。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恰恰是学习国学的有效途径。因此,结合小学三个不同的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我们应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学习,由初步了解到深入品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在小学第一阶段低年级教学中,我们要加大力度对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的培养,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由字词过渡到句篇,逐步引导学生背诵节奏感强烈的传统文化诗篇。例如,背诵《唐诗三百首》《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声律启蒙》等,让国学知识在不知不觉中陶冶学生的性情,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为走好人生的学习之路奠定基础。在第二阶段的中年级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语文学习园地中的成语故事,让学生对成语中的历史人物以及成语的出处、含义、用法有所了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如,成语“杏林春满”“胸有成竹”等。在第三阶段的高年级教学中,我们要着重引导学生由点到面进行国学学习,着重由课内文本学习延伸到课外经典著作的阅读。例如,由文言文《杨氏之子》延伸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由《伯牙绝弦》延伸到《吕氏春秋》;由古代小说《草船借箭》《将相和》延伸到《三国演义》,由《景阳冈》拓展到《水浒传》等等。在阅读中华优秀经典著作中学习国学,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得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似乎很困难,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主要是要能够用语文的魅力感染学生。语文的魅力何在?在于国学经典。带领学生去学习语文,可以通过国学经典的融入,提升语文的品位,增强语文的魅力,让学生感知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由此一来,学生便会有兴趣继续去学习,学习到的东西也能够记牢固。比如学习一个成语,我国的成语主要是来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经典名著等等。学习这个成语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与这个成语相关的故事。这样一来,就比学生单去记住这个成语就有意思得多。

总之,提倡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国学经典素材的选择与发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我们的教学,在慢慢教学路上能起到“润物无声”的功效,让学生在经典文化的浸润之下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国学成语中华
“垂”改成“掉”,好不好?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拼成语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