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丽
(河北省文安县孟家务中心校,河北 廊坊 065800)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并非是新生事物。早在本世纪初,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就已经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的运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大部分小学,特别是城市小学都已经实现了班班多媒体的配备,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成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在此背景下,我们也应看到,科技在不断进步,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也随之呈现出新的功能和新的特点。因此有必要结合新情况,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进行思考,以期提高实效性,更好的发挥出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优势。
在新时代,小学教师队伍的年龄趋于年轻化。年轻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较为熟悉,操作起来也得心应手。这一方面是年轻教师的优势,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年轻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部分教师将信息技术视为普通的教辅工具,没有深挖其应用价值的意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较为随意,具体表现出两个极端。一是运用的过于单一,部分教师仅仅是为了节省板书和口述的时间,而运用投影给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或者布置习题,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当做传统的幻灯片来使用,这就造成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不出来,教学设备资源限制浪费。二是运用的过于频繁,部分教师非常热衷于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没有认真考虑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的实际问题,在数学课上课件、视频、动画演示等功能一拥而上,几乎让信息技术代替了教师授课,这就导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喧宾夺主,反而干扰了教师正常的授课思路和学生正常的思考过程。
当前,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呈现出两个新的特点。一是网络化运用,网络化是现代信息技术最为显著的特点,也是对教学最为有力的辅助优势。网络化的运用,改变了传统信息技术运用中只能播放课件的功能局限,极大的丰富了教学资源,扩展了教学空间。二是信息终端的普及,现代社会中,电脑、手机是每一个家庭的必备品,很多小学生自己也拥有平板电脑的终端设备,这就为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师生随时随地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有利的技术设备支持,使得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延伸出课堂,师生交流互动更加充分活跃。
首先要有针对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何时运用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的何种功能,都需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选择。小学数学中有些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讲解更加有效,例如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而言第一次接触分数概念相对比较抽象,教师利用实物道具进行讲解,不但更加明晰,而且也比较容易去把握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随时调整教学进程,使每一名学生都理解的更加深刻。
其次要有规范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一方面要规范运用的时间,特别是在课堂上,信息技术运用的时间比例要适当,占用过多的时间则会分散小学生的注意力,淡化教师的课堂引领作用,甚至出现课堂教学秩序的失控。另一方要规范运用的方法,对需要运用信息技术的课堂,要提前做好开机准备,避免课堂上临时开机耽误时间,干扰教学节奏。要注意控制无关功能的出现,如对于一些课件的背景音乐、无关主题的动画设置等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内容,要淡化处理,力求信息技术的运用直奔主题,突出重点,提高实效。
(一)课前准备。课前准备需要做好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工作。教师方面,要认真研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有一个明确的、有针对性的计划。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制作好相关的课件、检查维护好相关设备、设计好运用的环节和方法,为上课做好准备。学生方面,要提前预习,发挥出网络的优势,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利用网络来搜集资料,探寻答案,以期带着自己的思考进入课堂教学环节。
(二)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在课堂导入环节,信息技术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功能,将小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充分激活,利用好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做好教学重难点的讲解,尤其是高年级涉及到的图表、图形,要采用信息技术动态、精准的展示功能,将抽象理论直观化和简易化。三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如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梳理、课堂练习的布置等工作都可以通过视频手段展示给学生,直观明了,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高质。
(三)课后巩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后巩固中可以通过网络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通过电脑等设备完成电子化作业,使作业更加灵活多样,提高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通讯软件建立起课后交流平台,如微信群、QQ群等,学生在课后可以随时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这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效化运用是一个常做常新的教研课题。随着科技进步和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会有更多的新模式和新举措,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方法,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