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
(河北省灵寿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河北 灵寿 050500)
档案是各个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针对档案实施有效的管理,有利于推动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存档管理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乡居民的自身利益,同时也使得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存档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说,其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因此,需要采取相适应的措施,来对档案存档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行提升,从而可以进一步的保障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办理参保手续时,首先要采集个人信息,并作为最原始的资料存入个人档案,其后要不断缴纳保险费、划拨个人帐户、计算利息等。当新老农保制度进行衔接及居民与职工养老保险进行流动时,还要办理保险关系转移和基金的转入转出等手续,这些详细资料的个人档案记载,就成了今后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参保人的切身利益。
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实际上是对业务工作进行有序的梳理和有效的归纳。对已完成的业务工作进行回顾整理、总结,从中找出经验教训,将对正在进行或进一步开展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和推动。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各项统计数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个别基层领导对档案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认为档案管理不能给单位带来效益,对居民保险档案的管理缺少相应的软硬件投入,人员配备、经费不到位的情况,在各地普遍存在。有些乡镇社区没有专门的档案室,该归档的档案没有归档,档案随意保存,防火、防盗、防潮等安全防范措施缺失,存在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部分经办业务人员也存在概念不清,认识不高的问题,认为当前的工作都忙不过来,没有时间去整理那些数量巨大、工作环节繁琐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由于刚刚起步,且因管理的对象不同与其它社会保险档案,所以管理上缺乏统一标准,造成各地管理办法不统一,管理的规范和水平也不一致。哪些资料需要整理归档,如何进行整理归档;哪些资料不需要归档,如何销毁;哪些资料需要分类、分级管理;哪些资料需要集中统一管理,如何管理;客观上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工作秩序,亟需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面启动和业务量的逐步加大,有的经办机构实施了档案的微机化管理,但由于软件、硬件、人员没有实现有机结合,有的缺乏相应软件,有的缺乏专业人才,因而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宣传渠道,提高每一位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社会保障意识,加大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加大资金及人力投入,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人员匮乏、资金短缺、库房紧张等现实问题,为建设和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创造良好氛围和有利条件。积极组织经办工作人员学习档案知识,提高档案意识,树立依法管档的观念,增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针对不同级别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存档管理均要加大投入的力度,相关的档案存档管理部门也要尽可能的融合各个方面的资金,确保管理资金的充足性。利用充足的资金来进行先进设备和装备的采购,以实现档案存档管理的自动化。制定统一的标准,从而有效的实现养老保险档案数据的高效共享。另外,应该对档案管理软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利用该管理软件来实现对档案的快速查找和自动检索,最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存档管理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管理人员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存档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实施者,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存档管理工作开展水平的高低,所以,要想能够保障档案存档管理工作开展的质量,就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养,有效的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得其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意识,能够掌握必要的管理技能,并针对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以满足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可以使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存档管理工作效率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总而言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是城乡居民实现养老保险的重要凭据,如果该档案存在任何管理上的问题,那么就会使得城乡居民无法实现有效的投保,从而使得居民的自身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这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就需要合理的对档案实施管理,加强宣传力度,建构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构公平的管理平台,从而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存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