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平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钱家店镇孔家学校,内蒙古 通辽 028000)
主题式教学就是以一定的主题为核心进行的教学活动,该教学方法重视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思维发展,坚持的原则就是以学生为本,让教学中能够全面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更有生命层次的动态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教学内容,这就给教师提供了很多的选择,教师可以确定多样化的主题。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强化对其的运用,给学生创设更加丰富的主题,不断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主题式教学,首先,就需要明确主题。在这一过程中,一种常用的方式就是求同存异。教师要清楚自己想要教授的内容以及要传达的情感,然后基于教学文章从某个方面入手明确有关主题,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不同文章中深度的掌握某个点。而这个点是丰富多样的,可以是写作方式、写作手法,也可以是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文章实际情况,明确入手的点。
比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就可以采取这一方法明确主题,确定为“美丽景色”,所以,可以看到这个主题就是要学习那些描写景色的文章,但是每篇文章中描写的景色以及方式是存在差异的,自然传达的感情也不同[1]。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已经学习过的《三峡》作为入手点,带领学生回忆三峡的美景,然后开展本节课的学习。让他们感受文章中描绘的世外桃源的景象,然后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小石潭记》的内容,初步掌握其美丽景色。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不同作者在描写景色时所使用的描写方法以及思路,了解他们间的不同,可以有效的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以及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主题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入的理解文章,形成更强的情感体验,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教师在明确主题之后就需要合理的进行补充以及丰富,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主题思想,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的对主题内容进行补充和丰富,让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宽。比如,在学习《藤野先生》时,教师就可以将主题设置为“我眼中的鲁迅”,并且基于文章进行补充,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完文章后,能够认识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了解鲁迅爱国主义情怀,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找阅读鲁迅的作品。例如,《野草》、《呐喊》等。学生在阅读不同的作品后,对于作者也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了解其人生道路和爱国主义情怀。在多方了解鲁迅先生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下鲁迅,这样也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作者其它作品奠定基础,也提升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余映潮教师就在其“联读”策略中提到联读互补的主题式教学。互补,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一篇文章时,教师给学生补充文章或者是文章相关的学术文献以及参考资料等。比如,在学习《夸父逐日》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补充内容进行阅读。如,《说文解字中的“夸父”意象》、《神话研究综述》等。再比如,在学习《关雎》以及《蒹葭》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补充《文化视野中诗经的婚姻爱情诗》第三章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就能够深度的了解“爱情诗”创作的社会背景,更好的感受学习的两首诗经中的文化意蕴。这些就是拓展互补式主题教学。学生不用细致的读完教师拓展的资料,教师让学生阅读和欣赏部分和文章有关的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样能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对他们的研究意识进行培养,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主题式教学,就需要结合主题的内容进行教学资源的准备,以主题为核心对教学体系进行补充和细化,进而让教学的广度以及深度能够得到加强[2]。对于主题部分需要细致的进行讲解,强调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能够深度的理解主题模块。对于学生在自己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要讲解以及答疑,进而点评问题,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主题式学习效果,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教学质量提升。比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教师就可以细致的进行讲解,翻译文中的重点词句,将文章的主要意义讲解给学生。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解答相关问题,如“邹忌为何要这样向齐王纳谏?”“朝服衣冠是什么意思?”等,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主题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能够有效的把教材、教师、学生以及环境进行有机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应用,可以有效的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可以深入的理解主题以及文章中要表达的情感、描述内容等。这就需要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的应用,突出学生的语文知识以及能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