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进入最优的朗读境界

2019-01-12 22:01:40张锁梅
魅力中国 2019年22期
关键词:二泉映月感情文本

张锁梅

(河北省衡水市人民路小学,河北 衡水 053000)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有效朗读,指学生通过朗读和文本及文本作者(也可能包括教材编者)对话,能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准确探求隐藏在文本中的内涵,朗读目的是为了更准确有效地理解文本。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优的朗读境界,真正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有效参与呢?

一、制定准确的朗读目标,读出层次

针对学生认知起点,注重朗读指导的层次性、渐进性和规律性。有位教育专家指出:对于一篇新授课文要把握好四个朗读层次:1)认读读正确,扫清朗读的基本障碍;2)课文读得流利,感知语言的基本意思;3)精读有情感,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4)熟读记于心,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二泉映月》时的过程设计。

(一)初读课文,指导读正确

1.自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分段读课文,每人一段:正音,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对于难读或容易混淆的字词重点正音;读通句子,把课文基本读上口。文气即文章的气势脉络,它是由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来体现的,当然也就决定着朗读时语调的轻重、抑扬和舒缓的变化。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如辛弃疾的《永遇乐》的慷慨豪壮;杜甫《登高》的苍凉沉郁;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激越奔放。通过朗读对作品的文气去亲身体验和逐步把握,就能更好地理解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达到朗读要求的所谓“读出来”的效果。

(二)再读课文,反复读流利

1.同桌练读;2.指名学生读;3.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互相说说阿炳为什么会创作出《二泉映月》

(三)品读课文,学习感情朗读

1.再读课文,不仅要把课文读好,还要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2.再读课文并动动脑筋,看看能给问题找到答案吗?3.一起讨论,研读句子。如:“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为什么以前他不会想起,现在为什么想起来了?想起了自己怎样坎坷的经历?这与他创作出《二泉映月》有什么关系?4.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感情朗读,并通过指名读、分组读、比赛读等方式展示。

熟记成诵,强化阅读积累。1.教师提示诵读方法,如看图画诵读、看板书诵读和借助音乐诵读等。2.检查诵读效果。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可逐步不看书,熟读成诵;可以同桌互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等。3.延伸课外,强化积累。激发学生把课文朗诵给家人和其他学生听。

这段预设的过程,指导学生以朗读为主线,循序渐进,读识结合、读想结合、读诵结合、读演结合,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尊重学生的语感发展规律,让学生自由读、探究读、合作读、体会读,真正把朗读的权利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运用多种朗读方法,读出乐趣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竭尽所能地制造机会,开展多样化形式的朗读,可采用个别读的诸多形式和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

三、激发真实的朗读情感,读出个性

感情朗读是感悟语言的一种有效方法,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应该是情感体验的表现、心灵碰撞的激发。其实不同的学生因为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等因素的千差万别,对文章的情感和意境的体会是不同的,朗读的处理方式也各有特色,所以说“有感情朗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学生在情境中读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我”。这样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又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里面,何愁学生没有朗读的激情,没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呢?

四、立足学生的发展,给予实效的评价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别人的情感。”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同样,有感情朗读的激发也在于教师评价语的激励。课堂上,老师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赞许的眼神,默许的点头,使孩子们感受到器重、关切和敬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拂春风,如沐春雨,欣然奋发,兴味盎然,课堂气氛就像春天的细雨,冬日的暖阳,和谐而愉悦。当学生的朗读不尽如人意时,教师可从其它方面给予鼓励诱导:“你真有毅力,一次次读错,一次次重读,一次次克服困难,终于读对了!”“你很勇敢,能在这么多老师面前读书!”“你读得很认真,声音响亮,口齿清楚。”“你一个地方也没读错,一定是认真预习过了,你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真了不起!”“你能大胆举手,这就是一大进步!”只要教师对学生满怀着期待与爱意,总能从各个不同的学生身上找到值得表扬和鼓励的地方。而鼓励和表扬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它们对学生无疑是一剂兴奋剂,有了这种热情,课堂上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才能真正爱上朗读。

有效的朗读教学,能使学生从中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良好的朗读习惯,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有效的朗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为学生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更帮助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二泉映月感情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带着感情
管弦乐队构建与训练(三)——以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的主题表现为例
带着感情
浅谈高职高专音乐赏析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以二胡曲《二泉映月》赏析为例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旋律叮咚响,泉流映月明
——二胡曲“二泉映月”演释[1]的多元化与一元化辨析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海峡姐妹(2016年6期)2016-02-27 15:20:56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