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英
(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中捷职业技术学校,河北 沧州 061108)
对于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理解。大部分教师认为批判性思維是对某一问题、观点或现象的否定,这一认知其实是对批判性思维的一大误解。批判性思维对某一问题、观点或现象的否定是建立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其除了有否定的内涵之外,还具有反思与评论的作用。也立足于刘儒德教授和钟启泉教授对语文批判性思维的有关研究,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是以文本阅读为基础的,引导学生充分地发挥自身严谨的认知逻辑的作用,对文本问题进行极具逻辑性的思维,并结合多元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推理的过程。在弄清楚了什么是语文批判性思维之后,我们要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
在传统的大专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往往会将自己作为是文本资源的搬运工,其借助照本宣科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等,忽视了学生是极具个性发展特点个体这一问题。换言之,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由于个性差异的存在,学生因其生活和文学视野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在阅读同一篇文本内容的时候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而教师借助统一、标准化的解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自然会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掉。语文课堂作为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的舞台,其同样需要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舞台。基于此,教师在组织语文也都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将“听说读写视思评”这一新的教学观引入其中,对学生不同的语言表达给予充分的尊重。尊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自然就是在对学生不同的思维层次给予尊重,有利于其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所谓的“听说读写视思评”教学观是指,将听、视、读作为输入性语言,将说、写、评作为输出性语言,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参与中获得输入性语言,并借助输出性语言自主地表达。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语文批判性思维是以文本为基础的,引导学生对文本问题进行逻辑思维。由此可以看出,问题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源泉。纵观传统的大专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尽管大部分教师会借助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但是其常常会利用“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毫无思考价值的问题来填充课堂,这些问题对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毫无作用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实现思维的碰撞,问题情境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在问题情境的吸引下,学生不仅可以对解决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其还可以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教材内容或已有的认知经验来探究问题的答案。以《鸿门宴》这一内容教学为例,在宴中这一高潮部分讲解的时候,我借助“樊哙闯帐”这一高潮事件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在描写樊哙这一人物形象的时候,作者主要讲述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有人认为樊哙在席上所讲的话与刘邦是一样的,仅仅是语句上的变化,二者的区别有哪些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很好地引导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且,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分析来解决问题,借此开阔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并为其思维的严谨性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包括四个因素,即教师、学生、课程和课堂文化。这四个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四者关系彰显的过程中,课堂评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大专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往往会将评价抛之脑后,将文本解析作为教学的重点。有效的课堂评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还可以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其思维的积极性。既然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性思维,那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参与中思考“我学会了什么”“我掌握了哪些知识”“我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等问题,其实就是对其思维的思维,在自我审视的过程中,自然是对自我学习的一种批判,如此有利于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除了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之外,生生评价的实现自然少不了学生思维的碰撞,学生互相评价的高潮是课堂辩论的出现。在课堂辩论中,学生不仅可以对问题有一个清晰的逻辑思维,还可以加深对问题的认知,如此为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大专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为要借助多样化的手段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加以培养,使学生在批判性思维的作用下深刻地认知文本,提升其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