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俊屹
(贵州省桐梓县中等职业学校,贵州 桐梓 563200)
很多教师认为,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因此,教师授课的努力方向无疑是通过对感官的冲击,通过实践、游戏等多种组织形式,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在此过程中,我们却忽略学生的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心理成长。本人认为,如果说孩子在幼儿、儿童阶段的学习行为是靠学习兴趣培养和维系的,那么,当他们进入到高中阶段(中职阶段),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长,学习兴趣已无法有力地主导学习行为。从17 级新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学生的学习已从兴趣导向转变为需求导向。高一年级的学生中,有56%的学生认为专业或个人发展是学科学习的主要动力,同时,仅有18%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相关或非常相关,这就产生了学习动机与学习内容之间的矛盾。因此,对中职学生来说,教师应更注重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构建起信息技术学科与专业的相关性,突出信息技术学科的辅助和服务功能。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习动机是引发维持学生学习行为,并使之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不难发现,学习兴趣是下意识的关注,而学习动机是有目标的思考。学习兴趣的维系需要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只有从“有趣”到“兴趣”,然后转变为“志趣”,才能真正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行为。而学习动机建设在学业目标的基础之上,是学习个体的本质需求,因而会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行为。
对中职学生来说,虽然选择了专业,却对专业的岗位及工作内容缺少必要了解。此时,各学科之间如果脱离专业的纽带,独立于专业之上开展教学活动,会使学生重新陷入初中阶段无目标、无动力的学习状态。因此,中职教育中,学科教学应为专业教学服务。本人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尝试跳出学科教学目标,站在秘书岗位技能要求和日常工作需求的角度,思考应该学习哪些必备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促进能力生成的外部条件。改变计算机机房的布局,营造企业的文化氛围,强化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模式,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和感受。案例:秘书必备技能之会务准备工作氛围营造。首先,环境的改变。将原有的传统教室型机房改造为小组合作式机房,强化小组合作教学组织模式。其次,教具的改变。将所需教具由投影化改为实物化,通过观看学习微课操作、编辑打印邀请函、信封、代表证,学校宣传材料的实际排版制图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呈现作品。相同的教学内容,由于学习环境的改变(打印机、可上网的计算机),由于教具的不同(代表证的外壳、桌签台卡等真正的办公用品),有效地将学生从学科学习转变为专业技能学习,从学操作转变实践操作,最终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为了不让学生的学科学习动机转变为一时的冲动,教师应坚持以真实的职业情境作为教与学的纽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专业需求,使学生体会到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
学生有了科学的学科学习动机,有了真实的实践场景和内容,并有学习同伴的帮助和支持,会自觉进入学习状态。小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信心。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坚持开放、合作授课模式,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运营机制的改进使小组学习更加高效。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更是每个小组的合作者,随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督促学生的学习进度,给出作品的改进意见,努力使每个小组做到最好。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更是每个小组的合作者,随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督促学生的学习进度,给出作品的改进意见,努力使每个小组做到最好。
学习动机是决定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明确的、积极的学习动机会推动学生努力学习,而这恰恰是中职学生最缺乏的。教师在积极改变学习环境、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等外因的同时,应思考如何调动和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上文以中职文秘专业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为例,阐述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专业发展相融合,为学生建立起学习目标、学习信心、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帮助学生构建起科学的学科学习动机的实践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