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敏 于越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离不开读书。综合素质课教师若是能把学生推进图书馆、阅览室,让他们静静地展读一本本人文经典,胜过教授几个学期的课程。教师本身读书的兴趣和选书的眼光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我们综合素质课教师在与学生打交道的一整年时间里,反反复复提倡并强调多读书、读好书,用有效的方法读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品尝到了读书的甜头。我们的做法是在学期的开头、中段和结尾都着力宣扬读书这件事,并用教师自身对读书的兴趣、读书的心得引导、激发学生的读书意愿和行动。
在每学期的绪论课上,为引发兴趣、授之以渔,要阐明读书的意义,介绍读书方法。关于读书的意义,先要指出阅读改变人生的宽度和气象,阅读就是打开一扇扇门窗,走进另一个不同的天地,认识更多形形色色的人,感悟一段段奇异的人生经历。读多了甚至人的面貌、气质都会随之发生改变。受一个好人或一部好书的积极影响,对形成健全人格,丰富内心世界,尽快成熟起来,非常有帮助。其次,读书能提升你的理解力和学习能力。现代社会,知识、信息更新极快,人的职业也会不断变换,所以你的学习能力极其重要。读进去书、读懂一本书即是学习能力的操练,经常阅读的人,一字一句地接收文字讯息,也能训练人的细腻、敏感性。此外,读书还能帮助摆脱乏味空虚无聊感。大学生的日常现实物质空间狭窄,仅限于教室、食堂、寝室之间。可是,当打开一本书,就可以了解万里之遥、千年之远的人物和生活,所以读书可以延展我们的精神空间、生命空间,及大地丰富生活的意味。
明确意义之后,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如标注、摘抄、质疑、谈感受、写评论等。动笔会使自己的阅读深入、高效。标注即读书时在书上勾画出重要的或喜欢的地方,能写批语更好。我们会着重介绍名家读书方法,比如著名学者朱光潜的读书方法,就是“把纲要和精彩的地方记录下来。还可以写自己的意见”。“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对于为什么要抄写笔记,德国学者本亚明说得简明又生动:“一条乡村道路具有的力量,你徒步在上边行走和乘飞机飞过它的上空,是截然不同的。同样地,一本书的力量读一遍与抄写一遍也是不一样的。坐在飞机上的人,只能看到路是怎样穿过原野伸向天边的,而徒步跋涉的人则能体会到距离的长短,景致的千变万化。他可以自由伸展视野,仔细眺望道路的每一个转弯,犹如一个将军在前线率兵布阵。一个人誊抄一本书时,他的灵魂会深受感动;而对于一个普通的读者,他的内在自我很难被书开启,并由此产生新的向度……中国人誊抄书籍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文字传统,而书籍的抄本则是一把解开中国之谜的钥匙”。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可以作为这段话的绝佳印证,钱先生手写的中文笔记就多达八十三本,是费六、七十年时间积攒的读书收获,极有学术价值,他据此写作了好几本学术著作。所以毋庸置疑,写笔记是深入而高效的读书法。介绍读书的意义和方法时,也配合展示教师自己多年写的读书笔记,并指点读书笔记的写法要求,如设置目录、页码,做批注记号,养成随手记的习惯等。然后推荐书目,布置写本学期的读书笔记。
选择什么书读呢?一定要强调读名著。市面上出版的书,内容写法实在是良莠不齐。告诉学生要与真正的大师巨匠交流,得到一流头脑、一流眼光、一流品味的指点,尤其是文史哲方面的书一定多读。龙应台在她的一篇演讲中提到:“文学能让你看见水里白杨树的倒影,哲学使你在思想的迷宫里认识星星,从而有了走出迷宫的可能;历史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的特定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阅读哲学、历史能启迪心灵,阅读文学更能从语言上、思想上滋养我们。无论是朱光潜 、冯友兰、史铁生、老舍,还是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马尔克斯等都会给你的人生指路。
也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书入手。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书才容易读进去,收效才会大;一本书无论多么有价值,如果是被迫去读,很难读进去,效果自然不会好。我们会推荐通俗易懂的书,如村上春树自传性质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还有他的散文集《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是14篇史传类文章的合集,每一篇都不是太长,读起来不累,且文字生动传神,翻译也很棒。还有老舍的《四世同堂》,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或者韩少功、阿来、周国平等人的小说、散文等。还要建议学生读的杂博一些,开卷有益,只要是好书,只要自己感兴趣,哪个领域都有名著,都应该涉猎一些。如历史类的《万历十五年》、青年成长类的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列》、心理学类的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医学人文类作品如著名妇产科医师郎景和的著作《一个医生的人文》及《 医道》等。
每个学期,我们课程都安排话题或演讲训练,而供学生参考的选题里面一定会有《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文学的力量》、《介绍一位哲学家》、《读史有什么用》等。每一次训练,很重要的程序是教师的示范演讲,都会讲读书的话题,如《读书给我大方向》。教师现身说法,谈论读书给自己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的影响。比如会介绍自己读书中最受益的一句话:“别条理,审分寸”,它出自朱光潜的《谈修养》一书,意思是辨别“紧要的与琐屑的”,即做事情、下判断先衡量一下主次轻重,明确什么重要,放在前面;什么不重要,放在后面。也就是教人有正确的价值意识,找准自己的优先事项,充分利用好时间,丝毫不浪费生命,这涉及一个人的价值取向。还可以向学生讲讲读书对自己处事态度的影响。由于爱上读书,不断得到高人的指点,教师自己逐渐活得心里亮堂,人更踏实。如读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走出困境的十五堂心理课》,注意到了一个人的社会兴趣的重要性。阿德勒认为对他人完全没有兴趣的人,可能对社会危害最大。受阿德勒的影响,教师自己渐渐地学会向他人敞开心扉,慢慢的融入群体,与更多的人产生关联,细细体味他人给予的温暖,也总愿意帮助别人,体现自己的价值。读《少有人走的路》系列 ,自己曾经反复抄录这段话:“判断心理是否健康,不在于我们有多少避免危机的办法,而在于是否能够早一些面对危机,并且向下一个危机挺进。换句话说,就是要看我们一生当中究竟能应对多少危机”。这段话现在成为自己的一句座右铭,时时影响着日常的判断和决定。那么像这样跟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言传身教,春风化雨,感染学生,更能带动学生读书的行动。
在传统文化宣讲课上,教师讲庄子的“无用之用”,也格外地渗入读书的意识。读书也是一种无用之用,短时间不会改变某一科的分数,也不会带来经济效益,但日久天长,潜移默化,人的气质、活法、生活态度发生改变,将是受益一生的。另外,学习写计划这种应用文,推荐介绍前苏联作家写作的传记《奇特的一生》,介绍一位传奇科学家的一生经历。讲他怎样精打细算,支配每一天,每一小时,在本专业昆虫学和文学、哲学、宗教等领域都写出大量专业性文章,取得不凡成就。在总结这种应用文写作后,教师小结写作的问题时,指出学生写作中的不足,继续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因为读书可以丰富思想,可以琢磨体会别人的思路和条理,可以优化自己的书面和口头语言。
期末交流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让大家看到自己的和他人的一本本沉甸甸的笔记,里面有辛勤的汗水,更有人生的智慧,很多学生都很有成就感,从读书笔记写作中尝到甜头,从而更加自觉地继续这项辛苦却值得的劳作。教师继续推荐图书,让学生假期细读,预备下学期登台演讲时推荐最喜爱的一本书。
北大的钱理群教授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读书人。近年,他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反反复复倡导阅读。他说:读书本身就是一种最理想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非常快乐,读书也能帮助自己寻找生活的意义。我们觉得,在教授课程的全程倡导读书,推荐图书,并且率先垂范,把自己从书中品出的人生滋味传达给学生,把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分享出去,可以搭建师生交流的更多条通道,让学生更了解自己,非常有益于师生情感的交融,从而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读书更是教师的义务和本分,是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根本保障。教一辈子,读一辈子,体验更多的快乐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