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军
自古医药与戏剧有着不解之缘,有典籍记载的可追溯到明朝。众所周知,《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里程碑之作。相传,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当初创作此剧,就因受了一篇“药名文学”的启发。
明万历年间,以医名世的朱震亨与汤临川相交甚笃。一天,汤来到朱家做客,正遇朱午睡,他不想惊扰朋友休息,便到书房等候。刚进门,便看见案头有一纸笺墨迹犹新,上题:“牡丹亭边,常山红娘子貌若天仙,巧遇推车郎于芍药亭畔,在牡丹花下一见钟情,托金银花牵线,白头翁为媒,路路通顺,择八月兰开日成婚,设芙蓉帐,结并蒂莲,合欢久之,遂成大腹皮矣。生大力子,有远志,持大戟,平木贼,诛草寇,破刘寄奴,有十大功劳,当归期,封大将军之职。”
原来,这是名医兼才子的朱震亨闲时巧借中药名驰运文思写下的一篇游戏文字。文中运用双关、谐音等修辞手法,嵌入了常山、芍药、金银花、白头翁、路路通、大腹皮、刘寄奴、远志、大戟、草蔻、将军(大黄)、十大功劳等10多味中药名。汤显祖读此文后思绪如潮,心有所动,诱发创作念头,从而写出以朱文篇首三字作为剧名的《牡丹亭》。此或许只是给梨园名家名作配上的一段奇妙的传说,但也正好说明“药名文学”是华夏历史上别具特色的文化景观之一,是古代文人骚客有意识借引中药名入诗入词、入曲入联、入谜入戏,以争奇斗艳的产物。
明代散曲家陈铎(字大声,号秋碧),写过两首以“川戏”为题的散曲,其中一首便是《潮川戏》,曰“黄昏头唱到明,早晨间唱到黑,穷言杂语诸般记。把那骨牌名尽数说一片,生药名从头数一回,有会家又把药名对。”
有关“三国”“水浒”的川戏也不乏这方面精彩剧目。《请医杀院》说的是梁山泊好汉张顺用强硬手段逼神医安道全上山为宋公明医治背疮;《杀华佗》(又名《青囊恨》《青囊经》),演的则是盖世名医华佗替生性多疑的曹操治头疾而冤死其手等。至于妇孺皆知的大型神话剧《白蛇传》无论情节安排、矛盾设置还是角色塑造、演技展示,都紧紧扣住一个“药”字做戏:湖上邂逅,结为夫妇的许仙、白蛇在杭州城里开的是药店以造福百姓;端阳惊变,逼得善良多情的白娘子身现原形而促使剧情自喜向悲陡转的导火线是雄黄药酒;许仙惊毙,白娘子为救夫君历尽艰辛,前往昆仑山盗来的救命仙草是中药灵芝。“药”无疑是联结整部《白蛇传》的极重要关节之一。
从剧名来看,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即载有《医谈》《医马》《讳药孤》《食药酸》《风流药》《眼药酸》等。今《川剧词典》列出的也有《请医》《药茶记》《百药战)《收痨虫》《求仙药》《庸医鉴》《长生药》《请医杀院》《进宫疗疾》《药毒包公》《刮骨疗疾》《药王成圣》等。
相传,《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也写过一出药名剧《草木传》,戏中用拟人手法借药言情叙事,共列举了500多种中草药。这,大概算得上是引药入戏的登峰造极之例。
有趣的是,唐代尊为“孙真人”后世称为“药王”的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也有戏剧情结。孙乃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曾入蜀寓居峨眉、青城以及阆中、通江等地,其医德事迹在巴蜀大地广为传颂。俗传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为药王诞辰,民间有举办药王庙会。药王孙思邈的事迹也被梨园艺人搬上了舞台。如川剧《药王成圣》。该剧又名《火龙洞》,说的是孙思邈弃官隐居终南山,因奉诏入宫治愈皇后之病,被皇上封为“药王”;返山途中,又替龙王疗重疾而得其相助,往风火洞修炼成圣。结尾虽是神话式处理,却也真实地表达了巴蜀民众对药王的崇敬之情。
在明朝民间盛行的折子戏《桑寄生传》,是以桑寄生药名为题撰写的戏曲故事,收载于明人李诩《戒庵漫笔》一书中。讲的是一位生在常山,名叫桑寄生的年轻人,从小志向远大,聪明好学,并长于习武,体健如虎,力大如牛,结交刘寄奴、秦艽、升麻、杜仲等诸位将士一道诛杀反贼,得胜凯旋归来,娶妻成家的故事。此戏文辞丰富,载药名过百,堪称文药并茂。既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古典药名入戏的佳作,又像一篇百药名录,读来形象深动,故事感染力强。结尾所述“桑生盖桑白皮之后也。有名螵蛸者,亦其远族”此段比较形象而又精辟地指明了桑寄生、桑根皮、桑螵蛸三者的相互关系,其论断亦是符合科学观点的。由此看来,作者具有一定的生物科学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原藏于敦煌石室中的说唱文集《伍子胥变文》,早在唐宋朝就已盛行于民间,其原文如下:妾是仵茄之妇细辛,早仕于梁(余粮),就礼未及当归,使妾闲居独活,膏莨姜养,泽泻无怜,仰叹槟榔,何时远志。近闻楚王无道,遂发材孤(柴胡)之心,诛妾家破芒硝,葳蕤怯弱,石胆难当,夫怕逃人(桃仁),茱萸得脱。潜形菌草,匿影藜芦,……余亦不是仵家之子(栀子),亦不是避难逃人(桃仁),听说途之行李。余乃生于巴蜀(巴豆、蜀椒),长于藿乡(香),父为吴公(蜈蚣),生居贝母,遂使金牙采宝,支子(栀子)远行,刘寄奴是余贱朋,徐长卿为之贵友,共渡襄河,被寒水(石)伤身,三伴芒硝,唯余独活。每日悬肠续断,情思飘摇,独步恒山(常山),石膏难渡,被岩巴戟,数值玄胡。乃意款冬,忽逢钟乳,留心半夏,不见郁金,余乃返步当归,川芎穷至此。我之羊齿,非是狼牙,桔梗之情,忍知共情。
该戏文嵌藏六十余种药名,并将栀子和细辛两药名人化,采取夫妻对白方式,语句含蓄婉转,情感悲思交炽,它把伍子胥弃楚奔吴为父兄报仇的义愤和他妻子的辛酸,演绎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堪称绝世佳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