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军
(河北省盐山县杨集乡石湾中心小学,河北 盐山 061300)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可以体现学生遣词造句、和文学素养能力的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难点。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小学教学阶段中,教师便应该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和强化。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桎梏,其自身的语言功底基础并未牢固,而语言组织能力亦未得到提升,所以便导致学生写出的作文逻辑性不强、辞藻不够优美、甚至字迹不够端正,内容缺乏一定深度。对此,教师可结合新课标的具体内容,在实际的作文教学活动中,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接下来,本文将重点论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是语文作文教学的核心思想,只有当学生真正对写作充满兴趣,并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时,学生才会化被动为主动,积极的接受作文知识的学习。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需要转变学生对于写作的看法,让学生意识到写作亦是一件富有乐趣的事情。除此之外,教师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要注重正确运用激励机制,尤其是对于写作不好的同学来说,往往教师的一句话便能影响到其对某个事物的看法。即便学生写出的作文很糟糕,教师亦要有一双雪亮的眼睛,找出学生作文之中的优点所在。
语文来源于生活,而写作亦是来源于生活。因此,当学生对写作有了一定的热情与兴趣时,此时,教师便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中提炼出优质的写作方法。首先,教师需将不同体裁、不同主题的写作方法的理论知识,详细地向学生讲述出来,当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后,教师再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比如在讲到“记叙性作文”的作文教学内容时,先教授学生关于记叙文的六要素知識: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由于每个班级都会进行大扫除的实践劳动,提前告诉学生要注意观察周围同学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并在大扫除活动结束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心得的交流与体验活动。教师便可布置一篇“我爱劳动”的作文,并要求学生按照“记叙六要素”写出一篇作文。如此学生在通过对实际生活的观察与学习时,便会将教师在课堂上讲到的写作方法带入其中,从而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而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普遍来说,我国小学生的写作语言较为简单、贫乏,远远达不到生动具体的写作要求,这是因为学生的知识面过窄,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以及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对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阅读刊物和书籍,并布置每日积累词句的作业,让学生准备一本词句摘抄本,教师可不定期进行查阅与批改。其次,教师应示例如何将积累的语句应用到写作中,学生便会如何引用并创新,而不是只完成简单的积累作业,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便会得到锻炼和提升。最后,教师可通过开展一些写作教学活动,如开展“成语大王”比赛,并设置奖项,激励学生积极地去积累词句,如此学生便有动力去阅读和积累了。又如开展“读书心得体会”活动,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看过的好书、好句、好段,让学生们在分享中学更多的知识。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和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工作时,要结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及认知差异,通过采用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以及引导学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等措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文思维能力及观察学习能力,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最终优化小学生作文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