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云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大马庄完全小学,河北 唐山 0630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的集中,而数学的知识点连贯性较强,又相对比较抽象,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就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小组合学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学生和教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存在着划分小组不科学的现象,这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无法真正发挥的作用,出现了合作学习形式化的问题。还有合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没能为小组合作学习赋予真正的使命,只是将其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形式,由于缺少实际任务,无法得到真正的交流互动,最终让课堂又回到了知识的灌输式上,学生还是在被动的学习,核心素养自然也无法得到提高。
其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这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1]。但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存在着差异性,受到学习能力和个性差异的影响,导致了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参与程度的不均衡。具体来说就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掌握了决对的话语权,而学困生则成为了听众,他们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保障,导致了他们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较低,最终会对小组合作学习失去兴趣。这是因为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不够重视,又或是合作小组组员的分工不够明确等原因。
小组成员的分配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2]。如果合作小组的划分不合理,就会导致合作小组之间竞争力的巨大差异,那样小组合作学习就无法让全体学生都能取得进步,这明显的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划分合作小组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调查与了解,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数学基础等等,进而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在实际分组时,教师要以异质同组为原则,注重合作小组内不同层次学生的搭配,让合作小组的实力保持在一个平均的高度上,以保证合作小组的公平性,只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着竞争意识,小学生更是如此,而竞争又是学习的主要驱动力,是进行小组合学习的关键因素。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都采用满堂灌的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这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可以用竞赛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重拾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小组抢答环节,通过学生的思考快速的答出教师的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竞争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3]。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之前,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来设计整个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根本。再有,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提出和现实生活有关的问题,以此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使学生可以尽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例如,数学《圆的认识》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分组后开始上课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哪位同学可以说出生活当中都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有的说是车轮,还有的说盘子等等,同学们都很积极,这时教师对学生的踊跃发言提出表扬,接着教师教会学生正确的使用圆规,让组内学生来尝试画圆,并掌握画圆的正确方法,接着让学生用剪刀把自己画的圆用剪下来,并通过对折的方式,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的规律。
结论:总之,要想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需要科学合理的分组,明确合作学习目标,开展小组竞赛,以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