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卫东
(浙江省嵊州市石璜镇中心小学,浙江 嵊州 312400)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学校教育除了注重学生的数学成绩及数学学习能力外,还应当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以思想带动行动,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所谓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可与自身发展及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相关品质及关键能力。这一概念放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可以理解为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并通过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列举、归纳、总结等方法,已实现具备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升数学思维的能力。
核心素养的提升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及空间想象能力,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授课式学习,严重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培养了大批应试型学生,却忽略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核心素养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将学习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是通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应当把核心素养的提升放在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中,通过有效引导,启发学生思维,促进能力及素养的形成。
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基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对数学能力的运用,在这其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及思考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基础上,加以思考,形成数学思维,通过数学思维自主进行数学学习,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计算能力,都是数学学习中所必须掌握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能力的形成,促成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下,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再是传统的考试型人才,而是具备综合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竞争的人才。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较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要依靠教师总结授课,学生的作业及预习复习,要通过教师的监督,自主性的严重缺乏,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被动和压力。而核心素养的形成,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导权,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提高小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便于学生通过掌握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而教学数学的教材内容是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基础,学生只有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充分理解,才能加以应用,形成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当以数学教材为指导,将教材内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元化手段进行教学,确保学生掌握数学教材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以此为前提加以运用。
针对目前学生对数学学习普遍存在难点且兴趣缺乏的现状,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应当充分考虑教学的实用性及趣味性,将课本中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生活,采用多元化的手段,以学生能够理解和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加普遍,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与时俱进,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法丰富数学课堂,通过多媒体、视频、动画、微课、情景教学等方式,将学生带入丰富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法,灵活进行教学设计,给数学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便利。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制作成为微课视频,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生,而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课前预习所学到的知识,使用自己喜欢的贴纸、彩纸等工具自制年历、月历,并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说一说年、月、日的概念,而后引导学生在自己制作的年月历上标注教师说出的日期,如“谁能说出国庆节是哪一天?”、“你的生日是哪一天呢?你可以试着在月历上给自己的生日画一颗心形吗?”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年、月、日的概念,并帮助学生通过标注日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
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因而在学校教学中,教师应当顺应教育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观念,以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职业素养、过硬的教学水平武装自己,以学生需求为主导,深入学生中间,加强师生沟通,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深化开展的重要内容,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培养具备综合能力及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而,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与时俱进,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为基础,引导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形成,促进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