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玥
(四川省大竹县人民医院 四川达州 635199)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在我国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病程进展缓慢、侵袭性的特点,是导致青壮年致残和无法工作的主要因素,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给予早期诊断,进行相关治疗尤为重要,早期诊断后可进一步预防关节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1]。早期临床中,常采用X线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X线检查患者病变与临床症状相比较为延后,逐渐该种诊断方式被其他方式所取代。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频超声具有分辨率的特点,使软组织内的病变结构显示更加清晰,因而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本文主要对高频超声检查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探究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设置本次实验的起始时间为2018.03,结束时间为2019.02,100例患者均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参与本次实验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50例,患者的年龄在24~65岁,患者的均值年龄为(45.28±1.91)岁,患者的病程为 1~9年,平均病程为(5.62±0.92)年,女性患者为50例,患者的年龄在24~66岁,患者的均值年龄为(45.95±2.08)岁,患者的病程为 1~8年,平均病程为(4.86±1.54)年。
1.2 方法 超声检查:使用的超声仪器为日立公司提供的小二郎神,探头的频率为10~12MHz,根据患者的具体检查部位选择合适的探头频率,将耦合剂涂抹于检查处,完成相关检查。滑膜增厚程度进行判定,I级:滑膜并无增厚现象,厚度低于2mm,II级,滑膜增生程度较轻,经测量厚度大约在2~5mm,III级:滑膜的厚度表现为中厚度,滑膜厚度在5~9mm,IV级:滑膜增厚程度较高,增厚长度大于9mm。经过高频超声检查,血流信号在I级以上可证实患者表现为过度增厚血流信号,分级需要参考Alder标准,在超声检查过程中,同时还需要对受累的关节骨的破坏程度进行诊断,主要是在检查过程中可发现垂直面的关节存在不连续的症状。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
分析高频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经过检查可以发现,98例患者诊断结果较为准确,诊断准确率较高,可达98.00%(98/100)。
类风湿关节炎在我国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理发病部位为滑膜,滑膜以炎性、病理性改变为主,体现为滑膜水肿、增厚、增生,当滑膜出现增生后,可导致形成多绒毛样凸起,绒毛在临床中又被称为血管翳,破坏性极强,可对骨组织和软骨起到入侵作用,最终使关节的结构被破坏,滑膜血管异常增殖也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患病的重要因素之一[2]。以往临床中,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过程中,常通过X线完成相关检查,但针对软组织病变X线无法有效显示,滑膜的病变程度无法给予早期诊断,在X线诊断过程中,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已经错过早期,不利于患者的治疗,经过早期诊断后可使用生物制剂和免疫制剂使关节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得以有效控制,由此可见,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在临床中尤为重要。
常情况下,手指和手腕是类风湿关节炎最常见和最早发病部位,其他部位早期诊断不易被察觉,主要是由于滑膜、肌腱、软骨病变采用影像学仪器检查敏感性较差,但近年来经高频超声检查,使其诊断准确率有所提高。高频超声检查能够对小关节浅表结构进行清楚成像,并且具有无放射性,安全性较高,价格低廉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频超声在临床中得以应用,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高频超声技术在软组织疾病诊断中优势极为明显,尤其应用于关节疾病领域当中效果较为显著[3]。高频超声在诊断关节滑膜、血管翳、甚至是软骨检查过程中优势极为明显,可早期诊断疾病,敏感性极高。高频超声针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极高,可在早期对患者的滑膜增厚、不光滑,滑膜血管异常等信号进行显示,主要以低速血流信号为主,肌腱病变也是患者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表现,也是导致患者致残的重要因素,经高频超声检查可对肌腱状况进行有效判断,进而可提高患者的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准确率[4]。通过探究可以发现,高频超声之所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与超声可将关节面粗糙、不整,骨皮质不连续等现象有效显示,高频超声在观察关节积液及周围软组织肿胀等方面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5]。从本文的探究中可以发现,高频超声的诊断准确率极高,诊断准确率可高达98.00%,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检查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准确率,该种诊断方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