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娜
(四川省万源市中心医院病理科 四川万源 636350)
所谓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在肿瘤科临床实践工作领域具备常见性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其通常借由未经分化的,或者是具备多样化潜能的梭形成上皮样细胞组成,在基本的生物学行为表现层面具备复杂多样特征,现有的研究结论证实其不存在绝对良性,在病理分型层面大多可以被划归入恶性肿瘤的范畴。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通常缺乏特异性,针对该病患者开展早期临床诊断工作,需要面对较大的技术困难,绝大多数患者均在肿瘤生长到较大体积且引致显著症状时得到关注,在手术切除后经由组织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实现临床确诊。现阶段,尽管与胃肠道间质瘤相关联的复发风险度评估分级标准制度已经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但是临床医生尚未实现对胃肠道间质瘤疾病基本生物学行为的全面系统分析评价。从总体性角度展开阐释分析,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胃肠道间质瘤疾病的临床病理诊断工作实施要点,对于确保患者获取到及时系统有效的诊断,支持患者获取到有效的药物治疗具备重要意义。
1 胃肠道间质瘤的与历史来源 早在1940年,著名病理学家Stout就率先运用“间质瘤”的概念表述形式,针对某些具备奇特形态消化道平滑肌肿瘤展开描述。
1960年,学者Martin针对一种胃奇异形平滑肌瘤展开了研究报道,该种生长于人体胃壁组结构之上的肿瘤病理组织,其组成细胞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细胞质,在基本形态层面呈现出圆形或者是多角形特征。在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开展肿瘤分类工作过程中,将上述肿瘤病理组织具体划分为上皮样平滑肌瘤。
1983年,美国病理学家Mazur和Clark在研究分析胃部平滑肌肿瘤工作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具备非上皮来源特征的胃肠肿瘤病理组织,并且将其正式命名描述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
1996年,学者Rossai将来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一大类梭型细胞归总称作“胃肠道间质瘤”。
1998年,日本学者Hirota等人明确阐释胃肠道间质瘤的来源,极有可能是分布在胃肠道肌间神经丛组织中间质干细胞的Cajal细胞,并且发现胃肠道间质瘤病理组织之中存在c-kit基因功能的获得性突变现象。
2003年,学者Heinrich等人发现,CD117基因检测阴性的胃肠道间质瘤病理组织中部分存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A物质(FDGFRA)基因突变,并且其与c-kit基因发生的突变不存在相互重叠现象,且绝大多数经由PDGFRA基因突变形成的肿瘤细胞主要经由上皮样细胞组成,在基本的生物学行为特征层面具备着鲜明的良性特点,临床治疗预后效果获取状态良好。
2 胃肠道间质瘤的组织来源 综合梳理现有的基础性临床医学研究文献,通常认为胃肠道间质瘤来源于分布在人体胃肠道间神经丛组织中的间质干细胞Cajal细胞,主要经由未经历分化生理过程的梭形细胞,或者是上皮样细胞加以组成。
有基础性文献研究资料显示,Cajal细胞在人体胃肠道组织之中是唯一一种能够表达CD117基因,以及CD34基因的细胞形态。c-kit原癌基因通常分布在染色体4q11-12位置,其大多为第11外显子结构发生的突变,且有少数患者因PDGFRA基因发生突变而引致,极少数患者因处在其他位置的外显子突变而引致,其突变基因的表达产物为CD117蛋白,在绝大多数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群体之中都具备明确表达特征,可以将其视作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检查诊断工作过程中的典型标志物。
3 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表现特征 胃肠道间质瘤病理组织在总体性层面具备大小不等、差异明显的特点,且多数患者的肿瘤病理组织具备较为清晰的边界分布状态,但是患者肿瘤病理组织的外部纤维包膜结构通常不甚明显,表面较为光滑,呈现出结节状或者是分叶状的表现特点,可能出现出血表现、坏死表现、黏液变现象,或者是囊性变现象。
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肿瘤病理组织的质地大多为实性,质韧易碎,其切面结构通常呈现出灰白色、灰褐色,以及灰红色特点,具备编织状、均质状,以及鱼肉状的形态表现特点。
在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肿瘤病理组织恶性程度较高条件下,其边界位置通常会展示出高度模糊特征,质地软化,呈现出鱼肉状外观特征,能够与周围分布的各类组织结构发生炎性粘连现象,或者是直接浸润现象。
胃肠道间质瘤病理组织在接受镜下组织学检查过程中主要可以被划分为三种具体化的表现类型,梭形细胞型(约占总数70.00%),上皮样细胞型(20.00%),以及混合细胞型(10.00%)。研究结果显示,部分具备梭形表现特征的肿瘤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镜下表现特征较为相近,其界线位置缺乏清晰性,细胞的排列方式呈现出显著且鲜明的束状、栅栏状,以及旋涡状特点。肿瘤细胞内部的胞质含量较为丰富,呈现出轻度或者是中度的嗜伊红染色,其细胞核结构具备胖梭状、短梭状,或者是长杆状,细胞核两端位置呈现出尖或者是平钝,能够呈现出空泡现象,细胞质具备弱嗜酸性,核仁缺乏明显性。
肿瘤病理组织细胞间质以发生在浆细胞与淋巴细胞之间的炎性浸润作为主要表现形式,伴随发生玻璃样变性现象或者是粘液性变性现象,部分患者在临床中可能会出现囊性变现象、坏死现象,或者是组织出血现象。
上皮样瘤细胞具备界限清晰的表现特点,其外部形态通常呈现出圆形、卵圆形、多角形等特点,其细胞质含量较为丰富,轻度嗜伊红染色或者是透明淡染,细胞能够呈现稠糊印戒样表现,或者是脂肪细胞样表现,其细胞核结构的表现具备多样性,核膜结构微薄,染色质细,分布状态均匀,且在多数细胞之内能够观察到一个呈现紫红色特征的染色核仁,分布位置居中或者是紧贴核膜。该类肿瘤病理组织的细胞间质能够观察到透明变性现象,玻璃样变性现象,黏液样变性现象,钙化现象,出血现象,或者是坏死现象。
从总体性角度展开阐释分析,针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开展病理诊断,应当在分析患者的病理分型条件下,综合运用各类检查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