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
(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教育局,山西 朔州 036900)
数学学困生就是指在学习数学时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主要还是由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只是因为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没有获得成功的体验或者是青春期的叛逆所导致的。因此,教师要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对学困生做题时计算速度太慢、正确率太低或者是爱“开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形成原因采取不同的应对办法。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多数的学困生并不存在智商问题,而是没有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学习数学上,还有的就是基础没有打牢固,对数学产生逆反心理,这时最需要数学老师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中给他们明确目标,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导致他们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这样学困生的转化就无从谈起。再说,数学逻辑性比较强,如果前期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后来就很难跟上学习进度,会进一步打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仅仅是数学成绩不好的学困生的数量并不多,多数学困生除数学之外的其它科目也并不理想,这些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有些是迫于家长的要求才学习的,没有正确意识到学习的目的,甚至受到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缺乏学习的热情,导致其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都是照抄别的同学,并没有提高自己学习成绩的愿望。另外,数学与其它学科不同,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提高成绩也不是一时之功,如果缺乏主动钻研的精神,遇到问题不能主动的去思考,是很难提高成绩的。
数学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在学习过程中同样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实践发现,如果一个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意识,就会有求知的动力,就会主动去探索数学的奥妙,就在在探索中获得满足感。而教师赏识性的教学会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鼓励方法。比如在鼓励优等生时,不能因为其做出简单的问题而鼓励,而鼓励学困生时,不要因为学困生的微小成绩而吝啬鼓励。要对学困生取得的微小成绩进行赞扬和肯定,提升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满足学困生的成就感,给学困生提供愉快的学习数学的氛围,消除其厌学的情绪。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对学困生都是积极鼓励的,比如在讲授概论时,笔者会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的推理过程,鼓励学困生多做习题,重点是把基础的东西掌握了,这样面对复杂问题时才能举一反三,提升自信。如果刚开始就让学困生做一些难度高的习题,必然导致他们失去做题的信心,也就使其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年叛逆期,如果采取强制的方法强迫他们学习,必然会让他们产生反感,从心理上进行抵制,这样就很难达到有效的转化效果。因此,在转化学困生时还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责任心。笔者认为通过采取小组帮扶的策略可以有效的帮助转化学困生。具体做法是把学困生分在不同的小组,小组成员的平均成绩差不多,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进行测试,再对各个小组进行比较,对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奖励。这样成绩好的学生也愿意对学困生进行帮扶,而学困生本人因为怕影响小组的成绩,也会有了更大的责任心,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首先,学好数学对于升学比较重要,是未来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其次,数学是社会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门学科,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普遍的联系。要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就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应用数学,通过数学解决现实问题。比如今年很多地方下了冰雹,很多轿车被砸坏了,按照保险规定保险公司应该全部赔偿,怎么样才能保证保险公司不赔钱呢?通过日常生活中和例子引出概率问题,让学生明白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数学意识。
要想切实的转化数学学困生,仅靠教师一人之力还是不够的,这要求家长、学校和社会方面积极配合才能取得更好效果。比如可以采取家访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也可以通过建设家长和学校的沟通平台,让家长、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做到评价一致,采取积极鼓励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喜悦。
总之,为了更好地转化数学的学困生,教师就要从创新教学方式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发自内心对学困生进行帮助和鼓励,另一方面,要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尽可能的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困生是相对的,是可以通过转化变为优等生的,只要教师努力的去帮扶和鼓励,坚持不放弃的育人原则,就一定会改善学困生的学习能力,达到理想的转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