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权
(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外周神经阻滞是下肢手术麻醉的一种重要方法,其不仅可以满足局部麻醉的要求,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还能够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清醒,不良反应小。虽然在下肢手术中外周神经阻滞是一种被公认的理想麻醉方式,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受到技术的限制,传统的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更多依靠盲探性操作,麻醉穿刺需要通过多次寻找异感来定位。这不但使得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带来出血、神经损伤等诸多并发症。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神经刺激定位器的出现与使用能够弥补传统方法定位准确性的难题,使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出来。
神经阻滞是一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的麻醉手段,其主要通过在患者的神经干、丛、节周围进行药物注射,使神经冲动传导受到抑制,达到麻醉的效果。神经刺激器在下肢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中是一种先进的仪器,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具体应用过程如下:
首先,在进行麻醉前的30分钟,给患者的吉荣注射0.5毫克的阿托品,以及0.1克的苯巴比妥钠。进入手术室后,给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并对其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在进行神经阻滞麻醉之前,给予患者0.8-1 mg/kg的哌替啶,对于出现过度紧张的患者给予1-2毫克的咪唑安定。
其次,进行神经阻滞定位。坐骨神经阻滞中,使病人保持侧卧位,保持阻滞侧在上。接着在患者的髂后上棘,到其股骨大转子进行连线,在中点作4.5-5厘米的垂线,将垂线端点作为针点,或者把垂线与骶裂孔和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交点确定为进针点。腰神经丛阻滞,患者采用的也是经典位,并且在患者的麻醉侧距离中线5厘米的地方划平行线,在平行线从髂嵴连线尾侧3厘米的地方作标记,此标记处为进针点。而对于股神经阻滞,则让患者采取仰卧位,并与患者的腹股沟韧带下找到股动脉搏动,并在患者的股动脉外侧1厘米的地方作标记,将此标记处作为进针点。
最后,进行神经阻滞。在进行神经阻滞前,先给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再通过Stimuplex DIG型神经刺激器进行神经阻滞。通过一个电极把神经刺激器的正极与患者腿部皮肤相连,而负极则与Stimuplex A 针进行连接。接着,设置神经刺激器的刺激参数,频率设置为2 Hz,波宽设置为0.1 ms,输出电流设置为1 mA。在进针点进针后,对于患者的患肢的肌肉群收缩运动进行观察,如果出现明显的肌肉颤搐就需要将电流强度逐步降低,如果在较低阈电流强度下,患者仍然存在持续性肌肉收缩运动反应,就需要回抽无血液,并且给患者注射局麻药。然后,再将电流强度增加到1 mA,并观察患者的肌肉收缩运动反应,要是不出现无肌肉收缩运动反应,就可以注射一定量的局麻药,腰神经丛阻滞的注射量为30毫升,坐骨神经阻滞的注射量为15毫升,而股神经阻滞的注射量为20毫升,完成下肢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过程。
在外周神经阻滞当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定位准确性,尤其是在深度阻滞的情况下,定位难度更大。随着外周神经刺激定位器的应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短板被补齐,不但提供了精确的定位支持,使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克服了传统盲探性定位穿刺的弊端,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在下肢手术中,与其他麻醉方案相比,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具有的安全性要更高,加上神经刺激定位器的使用,使其在安全性方面的优势能够更加充分发挥出来。使用神经刺激定位器进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患者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在麻醉过程中基本上不会受到影响。这对于许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而言无疑是更加安全的麻醉方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使用该方案的患者在血流动力稳定性方面要更好,基本上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因此也更加安全。
对于外周神经阻滞麻醉而言,对于穿刺点进行准确定位至关重要,只有确保定位的精确性,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成功率才会大大提升。通过使用神经刺激定位器,可以为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提供有效的定位支持,准确地进行穿刺点的标定。在降低穿刺对患者的神经造成的损失的同时,使麻醉的成功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由于神经刺激定位器可以大大提升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因此其能够成为椎管内麻醉的替代方案。在患者对于椎管内麻醉存在禁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神经刺激定位器外周神经阻滞对于患者进行麻醉,以保障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
总之,技术手段的进步可以为医院临床治疗提供巨大的帮助。就下肢手术的外周神经阻滞麻醉而言,由于神经刺激定位器的出现,使其可以克服原本存在的弊端,不但提高了麻醉的成功率与效果,还可以使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保障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