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状研究

2019-01-12 16:23王庆彦
中国建材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甘肃办学人才

王庆彦

(甘肃能源化工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207)

0 引言

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与当地居民的民族特色和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其经济发展状况自然与当地各族特色有关,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受到少数民族历史传统和经济消费需求的影响,而且还向外延伸。甘肃地区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回族人主要经营茶叶、古玩和皮毛等商品。回族经济的发展历程,是从早年的回族人民自身消费使用各种商品逐渐转化为回族特有商业经济形式,并逐渐形成规模和品牌,成为回族地区的主导产业[1]。

1 职业教育现状

1.1 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

受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许多人对职业教育有明显的偏见,加之社会就业选择时忽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所以更多的人认为职业教育不容易就业那么就是不必要的。此外,中国的贫困地区大多是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信息贫乏,交通闭塞。他们的思想更加落后,对职业教育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他们只把普通本科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第一选择,认为职业教育不容易就业那么就是不必要的。

1.2 教育目标模糊

职业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具有一定从业技能的技术人才,在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在校学习理论还需要到相应的企业选择适当的岗位,进行实际训练操作。甘肃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差,工业化水平不高。不具备为职业教育提供岗位训练的能力。高职院校在不具备企业合作的情况下,对专业设置和调整很难与当地产业结构相适应,结果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没有发挥为甘肃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作用。 因此,培训定位不准确也是当前职业教育问题之一。

1.3 职业教育投资不够

职业教育必须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是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和设备的支持下实现的。但是甘肃地区的经济情况决定着为职业院校的投资比例。他们中的大多数地方财政比较紧张,教育投资更偏重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可以得到财政支持很少[2]。在这种情况下,相关职业教育软件和硬件的基本条件,如实训设备、教学设备、网络信息设备、书籍和材料等在职业院校非常稀缺,严重影响复合型人才培养,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造成职业教育对当地经济发展没有起到服务促进的作用。

2 职业教育适应甘肃区域发展的策略

2.1 创新教育理念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职业教育不同与高等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更多关注专业技能的培养。培养更多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到企业的生产一线,从事各种专业技术的操作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也就是现在提倡的工匠,对专业技术掌握熟练高超又具备精益求精精神,把这种敬业的心态称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甘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期望和挑战。职业教育塑造工匠精神,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各负其责,深化“中国工匠”,打造“中国品牌”的教育理念。甘肃职业学校应当勇担重任,承担起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历史使命,在促进甘肃民族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奉献力量。

2.2 明确培养目标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东西部地区、南北地区经济状况差别很大,因此各个地区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的人才也各不相同。职业院校设定的课程专业应当以当地的经济、科技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而且教育的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会伴随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而变化。甘肃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首先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参考,再参照当地产业结构形式。探寻符合甘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在完成历史使命的进程中才能发挥作用。

甘肃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传承甘肃深厚的人文历史和自然地理条件,充分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产业结构不科学、土地多、人民生活处于贫困状态的基本情况。把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为,既满足省内需求,又满足“对外省”的外延。一方面以职业教育为导向,服务甘肃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壮大清真食品加工业、努力建设旅游业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以职业教育为导向,促进甘肃富余劳动力向外转移,以提高外部劳动力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2.3 增加招生人数 增办学校数量

近年来,甘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转型时期,对技术人才和科技支持的需求越来越大[3]。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精尖技术型人才和塑造劳动者素质的使命,其招生规模和学校设置数量应当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状况。在保证职业教育学校数量、学生人数等主要指标符合经济发展状况时,职业教育才能在经济发展中起到服务性作用,满足当地民族地区就业需求。

2.4 办学模式多样化

就职业教育而言,它的办学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以国家投资办学为主,兼顾企业参与办学,还可以民间投资办学等形式。而职业学校的灵魂在于办学理念、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为了满足技术人才的需要,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应该把市场需求当作第一重点,调动企业来投入办学积极性,在全民动员多元化投资办学的形势下,促进职业教育办学长久发展。

职业教育运行模式在甘肃特色旅游的发展,扩大和加强的穆斯林食品加工行业,商贸物流基地建设的藏族地区作为办学的最大的动力。在办学体制上,职业教育改变传统单一公有制学校模式,倡导各行各业与学校联合创办以本专业为主的职业学校,鼓励社会资金力量投资办学,在社会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局面。这样不仅克服职业教育办学资金困难的问题,同时为社会资金投资职业教育提供机会。尤其在甘肃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政府财政收入不高,政府资金大多倾向于基础教育学校,不能顾全职业教育办学的经济投入需要。只有开拓办学主体,一方面给职业教育增添活力,一方面让办学主体掌握职业院校的主动权,有利于职业教育效率的提高,强化职业教育的功能,为甘肃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型人才支持。

2.5 设置专业合理化

职业教育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教育提高素养,二是就业为青年人提供工作机会。其中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学校办学的关键。学校所开设的课程要适应本地区产业发展需要。围绕当地经济形式,开设几种相近的技术或提供服务某项专业的课程。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大量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从专业设置的划分和名称中,很容易理解其就业方向,这些直接关系到招生数量和教学质量。甘肃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应当注重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架起职业教育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桥梁。

职业教育应该关注培训农业相关科技人员、现代制造技术人员、对外贸易、电子商务、特色旅游、食品加工和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必需品和服装生产,以便充分利用的优势超过70%的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实现这个目标。

2.6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首先,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选择优秀教师参加相关企业和行业的生产实践,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这样他们就可以成为即掌握理论又掌握实践经验的老师。第二,可以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企业专业人士加入职业教育教师的队伍。在少数民族地区,还要求他们可以有效地继承民族地区独特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教学,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可以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继承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技能。

2.7 重视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要考虑民族地区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实训基地的建设资金不足,以及在该地区的大型企业数量偏少。可以建议由学校、企业、政府多方出资共建培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同类学校对设备和实验室都享有使用权。

同时,培训基地应当具备再就业、职业认证和农民工技能培训等全面的功能。甘肃地区要充分认识到本地民族经济特色,建立农业科技园区和清真食品认证中心,建立农业示范基地,通过校办企业的方式,增加学校收入,帮助学校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还可以采用对外招商的政策,加强与东部经济发达企业的联合,建立相应的培训基地,输送技术工人去东部发达地区的企业。这样即解决了甘肃地区企业少用人少的难题,也为该地区提供技术支持。

3 结语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目前甘肃地区经济处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发展关键期,对应用型各种专业技能人才需求量不断扩大。这就为甘肃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机遇,提出挑战。应该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出发服务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甘肃民族地区,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猜你喜欢
甘肃办学人才
人才云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甘肃卷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