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幼儿阶段性入园抗拒及教师应对策略

2019-01-12 16:42倪亚亚
幸福家庭 2019年13期
关键词:入园爸爸幼儿园

■文/倪亚亚

除去初入园时幼儿的分离焦虑外,到了中、大班依然会有个别幼儿在某一时间段提出不想来园的要求,孩子不愿入园,家长们便会焦虑疑惑,老师如果处理不恰当,双方就容易引起误会。其实幼儿阶段性入园抗拒的原因多与外界环境有关,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家庭和学校需要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一起寻找幼儿阶段性入园抗拒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一、信任的种子让根深叶繁茂

受社会上极少数虐童事件影响,老师对孩子的批评教育会让家长们草木皆兵,有时候家长们更愿意相信孩子而非老师,甚至会用夸大事实的想象与老师对峙,或者误解教师批评教育的本意。

案例:放学的时候,政政的爸爸来到班级说:“老师,孩子说你批评他了,他这两天老是说不想来了,想换个幼儿园。”露露老师听后微笑着说:“他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把沙子弄到了晨晨的头上,第二天早上晨晨妈妈来反映了,我也多次给孩子们强调过户外不能扬沙子。”说完,露露老师蹲下来再次和政政说明老师为什么批评他,政政听后依然很委屈,在爸爸面前掉下了眼泪,政政爸爸看到后,抱起孩子说:“好了,不哭了,咱们以后不上这个幼儿园了。”事后露露老师和政政谈心,问他为什么不想来这个幼儿园,政政说:“我们家附近有一个幼儿园里面有很多的滑梯,还有小山坡……”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政政不想入园的真实原因或许是想去家附近的另一所幼儿园,新鲜感的驱使让他以教师批评他为借口要求转园,而他的家长在不了解事情原委的情况下,选择在离园时间家长集中的情况下讨说法,这间接反映了这位家长与教师在平时交往中缺乏信任。因此,作为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认识到家长信任的重要性,只有在互相信任的情境下,才能开展良好的沟通。作为家长一方,一方面应该理性看待孩子阶段性入园抗拒的问题,不做无端猜测,幼儿思维发育不完善,在与成人沟通时更易出现“首尾效应”,这时成人不恰当的引导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因此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家长们要保持冷静,给予教师们更多的信任,相信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另一方面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亦十分重要,或许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文明举动会对孩子日后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二、沟通的桥梁让天堑变通途

教育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双方的及时沟通和反馈,愿沟通体现的是一种技能,懂沟通则体现的是一门艺术。很多教师自认为不善与家长沟通,就各种不作为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有的教师则在沟通后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而会沟通的教师总能化干戈为玉帛,不但顺利解决问题,还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和理解,所以沟通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共同学习成长。

前文案例中,政政爸爸带着孩子走后,露露老师第一时间电话联系了政政爸爸,“政政将沙子扬到晨晨头上,晨晨妈妈说洗了半个多小时才洗干净,并且家长很生气。作为老师我有批评教育孩子的责任……”“老师,我的孩子调皮是调皮一点,但一直很受老师喜欢……”“是的,班级里的几位老师都非常喜欢他,他有很多优点……但现在孩子确实犯错了,我作为老师批评教育是我应该做的,咱们都是为了孩子有更好的发展,不能因为老师批评了就不想来幼儿园了。相信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正确判断是非对错,而不是由着他的性子来……”

在露露老师的一番沟通后,政政爸爸的态度最终缓和了许多,最后还让政政通过电话给老师保证以后不会扬沙子了。

案例中露露老师及时电话联系政政的家长,争取进一步沟通解决问题,最终较圆满地解决了问题,我们认为这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充分体现了共情。共情是设身处地站在家长的立场上体会家长对于孩子的感情和需要,共情能够帮助教师恰当地理解家长的内心,并能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解决家长的情感需求。露露老师在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政政爸爸把老师的批评误解为不喜欢孩子时,首先肯定了政政的优点,明确教师对于政政的喜爱,正是因为喜爱才更应该负责,从而打消家长的疑虑。

其次是在共情的基础上产生共鸣,教育双方彼此取得理解信任后,教师要进一步使家长在教育观念、原则、方法诸方面与自己达成共识,要让家长产生思想上的共鸣。露露老师在稳定家长情绪后适时摆明自身对于此问题的教育观点,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本着对幼儿成长负责的态度,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教育和引导是正确的,最后家长让政政给老师承认错误,事后老师在与幼儿的有意交谈中也进一步地了解了事情原委,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做好铺垫。整个事件过程中,露露老师通过有效的沟通,共同解决了幼儿阶段性入园抗拒的问题,让家长加深对教师教育理念的认识,潜移默化地走出了自身教育误区,从而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入园爸爸幼儿园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宝宝入园巧加餐
可怜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