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张云飞
近年来,“沉重的书包”“酒瓶底的眼镜”等成为热门话题。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经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减负增效”也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词汇。顾名思义,“减负”就是减去超出学生承受能力的学习任务,如“题海战术”“百遍抄写”等。“增效”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负增效”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那如何打破传统印象中小学语文学科作业机械烦琐的印象,将“减负增效”落到实处呢?在此以中年级学生为例,介绍笔者的创意作业设计思路。
以前,在旧的教育理念影响和应试思维的指导下,教师们在布置作业时,往往奉行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只要做得多,就能学得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即使学生某道题做了很多遍,等到同题型换了一种表达方式,他就又一筹莫展。原因就在于,作业数量的扩张并没有使学生来得及消化知识,巩固知识点。此外,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无外乎四个多:多读、多听、多看、多写。课文读不熟,再读五遍;默写字错了,加抄五遍,机械、重复的惩罚手段让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丧失学习兴趣,疲于奔命使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严重的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同时,长时间的学习与作业让学生减少了户外活动时间,缩小了活动空间,近视率、肥胖率居高不下。
当然,减负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写作业。《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提及:“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除了加强文化知识教育外,还要切实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教育。”这意味着“减负”并不是简单地只减不加。哲学中广泛认为:量变会带来质变。适当的量会带来好的质变,过分的量变带来恶性的质变。现在,我们的作业观念必须从关注“量”向关注“质”转变——控制作业时间,精心设计作业。针对基础知识,以自学、导学为主,减少书面抄写作业。针对拓展知识,讲解有针对性的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重点撒“网”,重点捕“鱼”。我们在教学中应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主要目的,而不是把知识嚼碎了喂到嘴里给他们吃。同时,在新课标要求下,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精简了书面作业,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阅读、思考、创新,可谓一举三得。
传统语文作业的弊病还在于作业的统一性。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只需要听一遍,就已经习得知识,而接受能力不强的同学需要反反复复讲解练习数十遍才能够明白。像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学生,做同样的作业,往往会造成学困生吃不消,增加他的学习负担,日渐厌恶学习;学优生吃不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难以更进一步,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往往要使作业个性化,让作业变成选择题。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我感知能力,能够针对当天的学习状态对自己进行相应的评价。如笔者在教学《卧薪尝胆》一课第一课时后布置了三项作业:C.默写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字词并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B.默写还未掌握的字词,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A.片段描写:谋臣们会怎样劝说吴王呢?吴王又会怎样反驳他们呢?很显然,这三项作业越来越难,学生们便可根据自己当天的学习情况挑选相应的作业。这样三项作业面对的对象截然不同,得到的功效也不同——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专注于掌握字词,背诵课文;学习能力中等的同学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开始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改变作业布置“一刀切”的状况后,在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学习再也不是他们的负担了;学习能力特别强的孩子免受“饥饿”之苦,学习效率就更高了。
在布置选择作业时,我们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不想从中跳出来,学生也一样。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时也不愿意去做那些需要动脑筋完成的A类作业,这时候我们就要用上激励的手段,用多种表现形式来展示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应试教育中,我们往往强调考试是一个人的战斗。这样的看法太浅薄,学生也在这样的教育中变得孤僻、自我。无数事例告诉我们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合作”是21世纪永恒的话题。没有合作,何来交响乐的雄浑磅礴?没有合作,怎得鲍叔牙、钟子期的高山流水之音?没有合作,哪知马克思、恩格斯智慧碰撞的火花?作为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我们希望看到的不应该是一枝独立的秀美,而应该是万紫千红的满园春色。
因此,在减负增效的作业布置中,我们可以强调团队合作。例如:在学习成语故事时,布置每个人学习讲一个课外成语故事,第二天在小组内交流。每个小组选择一名讲得最好的同学参加班级讲故事比赛,其他小组成员课后帮助他调整语气、姿态,让他讲得更好。这样的小组活动,学生互相帮助,学到的比老师教得还多。学生学得轻松,效率更高!
美国教育问题专家哈里斯研究表明,作业在改进学生学习技能、发展学生的自保性和责任心方面具有正面功效。作业是为了巩固学生们所学知识的,不是用来惩罚他们的,切忌让作业成为学生们的负担。如何让学生乐写作业呢?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更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作业不仅仅停留在本子上、口头上。学生是需要舞台表现自己的,多媒体就搭建了这样的舞台。
我们将一些需要强化巩固的作业以录音、小视频、美篇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现。因为上传后会被其他家长、同学,以及自己的亲朋好友看到,所以几乎所有同学都会鼓足劲,想要给别人留下更好的印象。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自然放松且兴致勃勃,他们乐于表达,愿意表达,在作业过程中,自然而然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态度,同时也满足了听众的审美期待与享受。一个微不足道的多媒体平台,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在这里学生会绽放自己的智慧,并且乐此不疲地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与奇迹。
白米饭又香又甜,非常好吃,可是天天吃白米饭,也会有一天吃厌的时候,学生们写作业也一样,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经常转换形式,让作业“活”起来,“动”起来!
中年级的语文作业,一般以知识性作业为主,这类作业题量多,难度大,写字时间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对语文作业没有兴趣。
针对这一弊病,我们可以融入实践性知识,加强知识性作业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例如:在教学习作时,学生往往不能把一件事写具体,最后总会变成“流水账”。那么,我们便挑选洗红领巾这件同学们可以自己完成的任务进行实践并记录事情经过。当然,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习作,我们一定要讲解过程,让学生关注实践重点:怎么洗?哪些动作?有什么变化?心理活动的变化?这样的作文才能诉真情,讲真话。生活世界是生动鲜活的,当作业与他们的生活世界紧密相连时,毫无疑问,这样的作业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才对学生的学习成长真正有利。
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很看重教师对自己作业的看法与评价,但我们往往只根据学生书面答案的正确与否来评价成绩或者等次。甚至,我们经常用一个冰冷的分数去扑灭一个爱写作、述真情的学生跳动的、火热的心。一个“√”,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却在不经意间隔开了我们与学生的心。作业本是学生与教师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一个平台。看似单一的作业本,学生的观念想法、价值判断,以及种种情绪蕴含其中,只要我们有一双慧眼,就可以发掘到它提供的稍纵即逝的教育良机。
因此,笔者非常重视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中年级学生正处在成熟与幼稚的矛盾时期,所以笔者依然选择简笔画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当他们字迹端正时,笔者也会在他的作业本后画上可爱的小动物,让小动物说出对他的鼓励,并全班展示。当他们作业态度不端正时,笔者会在他的作业旁画上温柔的母亲图案,让画中的母亲替笔者询问近况,提出委婉的批评。减负增效,笔者想,减的不仅仅是学生生理上的负担,也应该是心理上的负担,增的不仅仅是学习效率,更应该是良好的生活态度。
作业设计是对教师教育理论、教学理念的一种智慧考验。“减负增效”,先从作业创新开始,重“质量”轻“数量”,重“选择”轻“统一”,重“合作”轻“孤身”,重“形式”轻“惩罚”,重“综合”轻“理论”,重“评价”轻“分数”。六重六轻,举重若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