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民间故事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2019-01-12 16:11冒碧云
幸福家庭 2019年17期
关键词:民间故事哪吒讲故事

■文/冒碧云

民间故事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多采用象征形式, 内容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想象成分,它常常借助法术、宝物等的帮助来实现愿望和憧憬,并对恶人、贪心者予以惩罚,因此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发散思维是一种推测、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具有思维的积极性、流畅性、变通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独特性等特性。它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和经验,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寻找更新更多的设想、答案或方法。因此,利用民间故事这个载体,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等环节,有效地提问与引导,鼓励幼儿进行大胆讲述、创编故事,发展幼儿思维的流畅性、求异思维、联想性等,使其更好地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一、听故事,巧设提问促进孩子思维的积极性

提问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积极思考的主要途径。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有效提问,能够激发孩子听故事的兴趣,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地思考。

民间故事大多以口头形式传播,因此具有流传性,当我们给孩子讲故事时,可能孩子们已经看过、听过改编的动画片(电影)或故事,就认为自己懂了,对此就不感兴趣了。为了调动孩子听故事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巧设提问,如民间故事“哪吒闹海”,大家都了解哪吒这样一个人物形象,特别是最近很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哪吒的形象,深深印在孩子的心中。这时就要进行听前提问:你们看到的哪吒与故事中的哪吒是一个人吗?故事中的哪吒又是什么样的呢?跟你看到的那个哪吒一样吗?通过一连串的提问,激起孩子听故事的兴趣,把已有形象与现有形象进行比较,激发孩子积极思考。另外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要设计一些开放式的提问,适时帮助孩子梳理故事内容,不断刺激孩子进行思考、大胆地猜测想象,来训练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孩子多角度思考,寻求更多有创意的回答,养成寻求多种答案的习惯,形成多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提升思维的积极性。

陶行知先生曾言:“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作为教师,要善问、巧问才能抓住孩子的心理需求,引导孩子进行思考,调动孩子思维的积极性。

二、讲故事,启发孩子进行联想、想象

讲故事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不仅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能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孩子在集体面前讲述,往往需要对故事进行回忆、想象、构思,并合理地组织语言,经过慎重考虑后才能完整讲述故事的来龙去脉。例如,孩子在讲述民间故事《年的传说》时,首先要了解故事的时间、故事中的人物及发生的事情,及遇到“年”时解决的办法等。在讲述的过程中,为了生动有趣,孩子在讲到“年”下山时,可以学“年”发出的声音、模仿“年”走路的样子,并运用形容词“大摇大摆”“震耳欲聋”等来描述“年”下山的情形。把听众带入故事中,使其身临其境。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孩子集中精神去回忆,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联想、构思、语言重组,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句子将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

三、编故事,培养孩子扩散性思维

《指南》中指出:“要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编故事,并为自编的故事配上图画、制成图画书等。”民间故事是历代群众口头集体创作的虚构作品,故事结构比较完整,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有固定的套语,还具有即兴、易变、易失的特点,且幻想是民间故事的生命,情节往往暗藏玄机、曲折多变。孩子们在阅读时会自然地跟随作者的描写形成相应的画面印象,尝试用自己的经验想象来编故事,在想象、创编的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的扩散性思维。例如民间故事《狼外婆》,狼三次叫门,就让孩子们创编三次不同的回答,在创编的过程中,孩子们每人得结合自身经验想出三种不同的办法,来应答狼外婆。再如民间故事《八仙过海》,我让孩子也借助八仙的法宝创编过海的故事,看看谁的办法多。在创编的过程中不仅发展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多向思维、扩散性思维。

智力的真正表现不是知识,而是想象。民间故事贴近生活、充满幻想、情节夸张、充满神奇色彩,深受幼儿的喜欢。充分利用民间故事,给幼儿自由表达的空间,不断给予幼儿思维资源,让孩子在创新的天空中自由飞翔,激发幼儿的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联想、多向思维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猜你喜欢
民间故事哪吒讲故事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哪吒买“车”
哪吒VPro
哪吒留学实录
听冬神讲故事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