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车宇英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在逐渐减少,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依旧严峻,已成为制约农村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2019》谈到,到2018年8月底,全国共有697万名农村留守儿童,较2016年减少205万人。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阶段、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的父母基本长期在外出务工,委托监护人基本上隔代教育,给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家庭教育是孩子在接受学校和社会教育之前,成长过程中最早接触到的启蒙教育,但父母在孩子儿童时期外出,疏忽了自己在家庭教育的主体作用。对留守儿童教育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家庭结构不完整和监护人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几乎是没有的,即使有也是一些单薄的家庭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将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探讨。
社会工作介入的主体是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助人价值观来完成对受助者的思想引导,以各种助人活动为主要途径努力构建相互配合与协调机制,实现助人的最终目的。社会工作具有复原的功能、提供和配置资源的功能、预防的功能和稳定社会的功能。社会工作介入具有目的性、无偿性、系统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说社会工作介入是对学生除了学校教育之外的另一种教育方式。笔者认为要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介入,首先应该找准问题直接介入,直接提出介入策略和解决办法。这方面的介入主要从留守儿童遇到的问题进行。另一方面,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介入,还可以从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教育进行介入。总之,介入的目的在于通过改善留守儿童的支持系统来提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具体的办法有个案介入、小组介入和社区工作三方面。
留守儿童现象一般存在于农村偏远地区,其背景较为复杂。在社会工作认可度不高的农村地区,想要开展这项工作是相当艰难的。所以社区介入的首要是解决留守儿童所在地对于社会工作的认识问题。在整个工作中村委会起着很大的作用。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委会的设置体现了村民自己处理自己事情的原则,所以村委会对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尤为关心。社区工作可以首先与村委会进行联系,获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走访和个案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该村留守儿童现状,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工作的宣传和展开。
其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组织相关针对性的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再教育。据调查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周末都会在家看电视或者约上朋友去街上闲逛。针对这种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组织小组活动,通过村委广播宣传。比如组织“周末合作”“快乐生活演讲”等活动进行介入。这样做体现了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作用,让孩子们感觉周末同样可以收获有意义的生活。
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上普遍关心的话题,新闻媒体也经常报道一些留守儿童出现安全事故。调查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对孩子进行的主要是安全方面的教育。但是由于监护人对于安全常识的缺乏,导致其很难具有针对性地做出教育规划,甚至有些家长无从下手。所以通过对于现实情况的了解,社区工作者可以展开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小组活动,从而满足其安全教育需求。社区工作者可以参考《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趣味小组活动设计》,从“发现身边的危险”“道路安全”“动物及消防安全”“防溺水和雷击”“危险情况的处理”等几个方面制定活动主题,并设置活动目标和内容。通过活动可以让留守儿童获得活动乐趣,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其获取更多方面的安全教育知识。同理,社区工作者对待留守儿童监护人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活动实现家庭教育目标。比如设计以“为了孩子,我们来相聚”“更好的教育方式是什么”“如何与孩子沟通”等相关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家长与儿童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同时也为监护人提供了补习家庭教育知识的机会。
回顾整个服务过程发现,把留守儿童、留守监护人及其生活的环境看作一个整体,通过社工的专业介入能给予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多方面的支持,并弥补其家庭教育的缺陷,帮助其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与时俱进的综合性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关系到家庭、社会及其民族未来发展的问题。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区、政府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协同努力,形成立体式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管理网络,建立长期有效的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