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鸿沟,让社区运转起来

2019-01-12 13:54徐正清华大学博士北京清源创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与评估促进中心主任
至爱 2019年10期
关键词:街道培育居民

文|徐正 清华大学博士 北京清源创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与评估促进中心主任

社区治理很重要,但社区治理很难。近几年,我在为基层干部开展各类辅导的过程中经常听到他们的抱怨。某次北京某个街道的科室负责人告诉我,他们想使用街道的公益金开展公益微创投大赛,鼓励居民领袖设计和实施项目,但由于公益金的使用存在诸多限制,比赛奖金对居民领袖没有什么吸引力。一等奖有两万元的补贴,但是这笔钱不好花,例如在垃圾分类宣教活动中,居民领袖希望组织一场工作坊,需要一位来自环保社会组织的有经验的老师主持和讲解,但讲课费一次课不能超过200元,而这一价格在市场上很难请到合适的老师。

基层的政治生态十分复杂,在那些治理不充分的地区,往往面临以下几点困境:首先,自娱自乐类的社区社会组织还算活跃,而培育公益慈善类、邻里互助类的社区社会组织十分困难;其次,社区服务的覆盖面过于狭窄,能够享受社区服务的人群“永远”是那些老面孔,服务难以惠及更大范围的居民;再次,街道的服务经费逐年增加,但是街道尚未建立公开竞争的购买服务体系,同时,社区能够自主支配使用的经费依然有限,社区社会组织也无法充分利用公共资金开展服务;最后,上级政府直接指派一些有“背景”的社会组织到社区提供服务,这些社会组织肩负着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责任,但是往往提供的服务大量缩水,本土组织得不到充分培育。

从理论上说,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治理体系的重要主体,最擅长处理社区面临的各类公共事务。但是为什么在现实情形下,社区社会组织往往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虽然在中央和省市层面,公共政策十分鼓励基层政府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但是到了基层政府的具体实践当中,复杂的政治生态使得政策频频走样。在某种程度上,社区干部和少数“活跃”居民已经结成了“利益同盟”—“活跃”居民总是十分踊跃地参加社区活动,而作为回报,社区在分配福利、派发礼品的时候,优先考虑惠及这群“活跃”居民。街道无力推动社区治理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扩大,但是街道可以通过严格的财务规定,将财务制度作为控制的武器。

控制容易,培育很难。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建立完整的社区治理体系,至少应当配置以下三大要素:

1. 在制度上,建立街道层面的党委或政府购买服务的体系,如此,制度主体能够将公共资源配置给生活主体;2. 在主体上,引进或者培育平台型、支持型的社会组织,借助这家处在“制度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中介机构,实现制度主体对生活主体的监管和培育;3. 在机制上,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确保制度主体和生活主体之间持续、紧密地沟通,实现“制度逻辑”和“生活逻辑”的相互衔接。

在开头的例子当中,最终使用公益金开展公益微创投的临时解决方案是:仍由居民领袖提出需求和设计项目,由社区居民实施项目。街道委托了一家可靠的支持型社会组织作为第三方进行采购物资和支付讲课费等费用。按照中组部的规定,副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学时讲课费最高不超过500元,其他人员参照执行,这一标准可以请到一位具有3年以上环境保护工作经验的老师。在这里,支持型社会组织作为处于“制度”和“生活”交界界面的机构,将财务风险限制在可控的范围;制度主体借助支持型社会组织,为生活主体赋予了可控的“自主性”,实现了“制度逻辑”和“生活逻辑”的调和,从而有效推动了居民自治的发展。

猜你喜欢
街道培育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热闹的街道
街道生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高台居民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