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伟
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鉴赏者积极对其中的情感元素进行挖掘,可以更好地对其思想内涵进行理解和感知,同时还有利于鉴赏者在后续更好地进行艺术方面的创作,推动其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此外,鉴赏者立足情感元素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可以产生较好的情感体验,这对鉴赏者自身情感的陶冶是非常有益的,从而能对其有效调节自身不良情绪,疏导自身不良心理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本文将立足情感元素,希望可以给广大美术爱好者更好地分析艺术作品带来一些启示与参考。
水彩画《一个教师的工作台》中,主要对教师日常所用的一些物件进行了描绘,如药瓶和眼镜、摊开的作业本和厚实的教学资料、煤油灯和罩纸的灯泡、有些破旧的办公桌、墙上裱糊着的已经泛黄了旧报纸等,通过这些物件,观者不难体会该名教师的高贵品质,即:虽然工作条件非常艰苦且身体抱恙,但该教师依然认真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整幅水彩画虽然没有呈现教师的形象,但该名教师的品质已经深深地深入到了观者心中,而且那种感动是无以言表的。另外,该幅画虽然没有具体呈现教师的形象,但却有一处点睛之笔,那就是桌子中央摆放的白色牛雕像,根据这一雕像,观者不难联想到那句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此时,整个作品的主题顿时跃然纸上。
以“椅子”这一物象为例,从《高更的椅子》和《天伦之乐》这两幅画中,观者势必能品析出不一样的情感。其中,《高更的椅子》用烛台、书籍以及高更曾经用过的椅子表达了梵高于病中对友人的想念;《天伦之乐》在通过老人使用的水烟袋、圈椅、长命锁、泥马、小孩子带的虎头帽等,表达了老人几代同堂、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诚然,这两幅画中的题材一样,但两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却大相径庭。
折柳送别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这一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对于古人来讲,临别送柳主要有两种寓意:其一,柳与留谐音,送柳意味着挽留;其二,柳树的生长速度很快,因此,将柳枝送给朋友,有着祝福其无论行走至何方都能枝繁叶茂、大展宏图的意味。另外,柳枝纤柔细软,代表着情意绵绵。齐白石先生的《绿柳白帆图》非常形象地阐明了柳枝的这一内涵。另外,在中国画中,梅、兰、竹、菊这四种植物较为常见,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去看,这些植物象征着一个人的高贵品质,因此,在对中国画鉴赏时,鉴赏者应当对这些植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予以充分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切实领会相应画作中的情感。
明末清初的画家朱耷原本是王孙公子,但是由于清军入关,明朝灭亡,他沦落为了逃犯。在这种世事巨变的打几下,朱耷一时无法承受,遂出家为僧,后又做了道士。他满腔的悲愤得不到宣泄,只好通过书画来输出自己的孤愤。以《游鱼图》为例,整幅画除了一条白眼向天的游鱼之外,便再无他物,朱耷用中国画中常用的以虚带实、计白当黑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自身无处安身、国破家亡的悲愤。同朱耷有着类似经历的石涛于《兰花图》中通过根须裸露的兰花表达了自身的情感,而这种情感,与朱耷所表达的情感非常相似。
《和平之人》这幅画的线条十分流畅明快、气氛非常宁静安详,毕加索通过鸽子这一事物,表达了人类对和平的期许与追求。同样是对鸽子这一具有特定寓意的事物进行运用,王敏的《和平》中却表现出了另外一层意思,即:“和平”已从之前荆棘与满目疮痍之中挣脱而出,彼刻真在展翅振臂,意欲高飞;美国知名设计师埃尔金斯的《希望和平》中,白鸽的形象并不是直接给出的,而是负形于了两个正在握手奔跑的小孩中央,从而烘托出了其主题思想,即:追其和平、向往和平。波兰设计师莱西在《和平总是姗姗来迟》中,将蜗牛与白鸽结合在了一起,这种手法叫做同构,寓意和平总是来得比较迟缓。
如果将艺术作品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情感元素就是这个人的灵魂。因此,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鉴赏者必须深入地对所鉴赏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了解其中的内涵。不过,鉴赏者要想切实对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就必须以相对广博的知识储备、情感经验作为支撑,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广大美术爱好者以及鉴赏者应当尽可能多地去涉猎与美术鉴赏有关的知识、不断设法丰富自己的情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