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的画面图式:大卫 霍克尼风景画的观察方法探究

2019-01-12 10:01李隆蔚济南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霍克尼卷轴风景画

□李隆蔚 济南大学美术学院

大卫g霍克尼的风景画开启了一种新的观察方式,本文通过探究大卫g霍克尼风景画中的形态元素来分析其画面的观察方法。从而总结出一定的规律,用于指导绘画创作实践。

一、霍克尼风景画的基本特征

大卫g霍克尼是英国著名的画家,在艺术史中一般我们将其归为波普艺术画家。但是其绘画风格虽然应用了不同材料和拼贴的艺术形式,但是他的绘画思想却非常前沿,甚至对当今画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很多人初次见到他的风景画作品,都是眼前一亮的感觉,不论是从构图、色彩还是其他的绘画元素上,从整体的形式感上反映出来的是一种构图几何化、造型抽象化的特征。后来的一系列风景作品,不论是从视点的游走,还是点、线、面的图式化表现,都使对象的自然表征与主观的构成理念相结合,产生了特有的个性化风格。

二、游走的画面图式

(一)对传统透视的否定

传统绘画采取焦点透视来体现空间,大卫g霍克尼对此并不认同。霍克尼对《乾隆南巡图》曾多次提出并谈论,初次见这幅作品时,霍克尼足足看了有三个小时,陶醉其中无法自拔。显然他被中国卷轴画中独特韵味的散点透视所深深吸引,因此,他细致解读了这幅作品的透视与布置,并与西方透视对比剖析。其中霍克尼谈到在赏析中国卷轴画时,可以顺着此中的景物“行走”,视线是不停游走着的,从画面上方的建筑到画面下方的湖岸,这样的画面对欣赏者本身也是一种带入。而欧洲绘画像是一扇窗,你不得不考虑自己的视点和物距,像是从一个房间中向外望,观者并不是画面的一部分。霍克尼经过中国卷轴画的启迪,将对视角的考虑作为新的创作原动力,如果说作品中存在“灭点”,那么你就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观者无法进入画中。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尽力保证视角一直随着场景游离。

霍克尼认为,我们画面中的透视是有问题的,这种问题在于观察者所观察到的前景。在前景中,应该讲透视反转,通过霍克尼的诸多作品都可以证实这一点,混乱无非是因为他的作品中加了很多个透视。《与克利斯托福g唐同游圣莫尼卡峡谷》,这幅作品看起来比较怪异,画面场景混乱,艳丽的色彩空间“抢夺”着观者的视域,猛然看上去既像平面的,又像是立体的一幅画,但再深入观察就会明白霍克尼的创作意图。画面并不是无序混乱,而是因为作者一直在使用一种“魔法”——透视技巧。他认为这就像生活中一样,人并非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在移动的,透视越多,看起来才会越真实。通过这样的方式整个画面是“活的”,是有带动性、参与性的。

(二)拼贴手法带来的观察方法

对于艺术家的创作来说,其表现的形式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观察方法所决定的,在艺术家特有的艺术风格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对观察对象的认知。赫伯特g里德曾说:“整个艺术史是一部关于视觉方式的历史,关于人类观看世界所采用的各种不同方法的历史。”从根本上说就是怎么去观察对象和世界以及观看到了什么的问题,这种具体的观看方式会对画面中视觉形象与外在现实之间的联系产生直接影响。在《梨花高速公路》这幅画中,他采取了拼贴的手法,霍克尼首先借用了西方传统绘画中的一点透视来再现场景,通往沙漠的一条高速公路,他坚持说:“使用单点透视没有什么特殊原因,因为这是‘司机’迫不得已的选择。”这样他看似营造了合理的图像空间,其实是刻意制造了心理冲突。在画面中,所有的静物视距都显得很近,因而观察视点是各自不同的。然后他将这些看似零散的碎片按照顺序整合起来,画面整体并没有西方传统画作的近实远虚的观感,即便是远处极小的物体也清晰可见,似乎是人在高速公路疾驰的过程中所看到的景象。

在一个画面中,把同一类事物的元素通过不同时间、空间的场景拼贴在一起,形成一种多层次的构成,又引起矛盾困惑的空间效果,使真实和虚幻之间的差异变得模糊不清,这恰恰正是大卫g霍克尼期望表现的,一定时间里多视点下感受到的多维空间感受。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绘画发展到今天已然是一种大融合时代,大卫g霍克尼在艺术创作上并没有守旧,而是与时俱进、兼容并蓄,形成了他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其视点游走的多维空间表现形式以及运用拼贴手法所构成的画面形式,都被现今众多艺术家广为借鉴。

猜你喜欢
霍克尼卷轴风景画
一代宗师华崇锋华派风景画作品选
英国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
立体风景画
霍克尼和梵高:自然的画作是如何给我们带来快乐的
书画影苑
掌控板动态卷轴
古老厚重的甘肃非遗卷轴
“青峰”徐来
刘西洁作品
卷轴: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