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读写的运用

2019-01-12 01:48山东青岛台东六路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批判性露珠教材

山东青岛台东六路小学 陈 辉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浪潮下,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始终受到教育专家和相关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它在理性社会价值诉求以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跳出人文性还是工具性、教语言还是教内容这些旷日持久的无果争论来说,也正好是一次有意义的价值转移。陈兴才老师倡导的“思辨读写”,建立起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语文课堂和教学内容的通道,而思辨性阅读的基本功则是文本细读,即在文本的深度解读中,发现思辨的资源,形成思辨的话语场。

一、小学语文课堂与思辨读写的融合

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中,所以身为教师,必须时刻意识到自己也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也是一个随时都要“充电”的个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我批评和反思。教师对于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而言犹如太阳一般,能够照亮各个角落,是学生们模仿的对象,在他们心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所以每一位教师的言行、思维以及态度都会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而教师的批判性思维和能力也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这一技能和方法。

1.以批判的态度对待语文教材

小学语文语言及技能的掌握通常需要借助教材,而这里提及的教材并非某一专用教材,而是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有所帮助和提升的所有相关资料和教材,所以语文教材的形式应尽量满足多样化需求,比如书面、电子、口头、在线以及多模式等各种形式,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应与学生所学,所掌握的知识、观念、经验以及技能等充分结合,让学生学会通过所学知识引出新知,同时运用新知对所学知识进行验证,这样能够充分拓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知识覆盖面,并学会运用各种技能牢牢掌握旧知识,突破传统理念和思维。语言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具体设定,作为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去处理、评估和检测所学的新知,并借助新知的学习检验以往知识是否准确。

小学阶段语言知识的发展需要对以往知识和技能进行突破和延伸,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而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运用提问、疑惑、推理、深究、想象或者创新等方式发起对已学知识的挑战。而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并对问题存在的各种可能进行全面思考,如评价和分析知识是否可靠、是否有效。上文提到的多模式形式教材指的是将语言与其他方式结合运用的教材,教材在学生学习有关审美价值或者经验等诸多方面提供了更多资源和基础。

而小学语言的运用还受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目标群体不同,使用的语言形式自然各不相同。所以,教材中会同时包含积极和消极语言,而在面对这些具有主观色彩的语言时,学生就要学会运用批判的方式进行分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注意到这个问题,在授课时不能将教材内容视为不可反驳的真理而拒绝学生提出疑问。相反,应将其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载体,让学生始终带着疑问学习教材内容。

2.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思辨读写

什么是“有见识”?“有见识”就是知道、了解、理解。这是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会引导学生去做的事。例如,《小露珠》是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优美的童话,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表现了小露珠外表美丽、心灵美丽,赞扬了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唤起学生情感共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在课堂中,应注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去思、去说,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本文语言精当优美、生动形象,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要感受到小露珠的可爱以及动植物们对她的喜爱,更要感悟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表现小露珠的可爱的,因此笔者主要采取多媒体创设情境、朗读感悟、把学生带入情境的方法展开教学。爱表现是学生的天性。课文把很多植物和动物当作人来表现,描写贴切而生动,非常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因此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课文,以切身的体验来感悟小露珠的美。这样细读文本,我们的思辨性阅读就从“见识”走向了“识见”。而现状是我们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是现象分析而忽视了现象后面隐含的深层含义。

思辨不是凭空的,那种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乱跑马”,恰恰会陷入一种多元陷阱。二元对立是不好的思维,多元有时也是陷阱,它失去基本判断和价值底线。我们主张的多元应该是有基础的多元,也就是说得从文本中来,基于细读,有合理的质疑和恰当的引申,而不是天马行空——与思辨无关,有时可能正是思辨不在场的表现。

二、思辨性阅读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打开一扇新的门

思辨读写,所指的就是将批判性思维培育“渗入”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引导当中尤为重视“为什么是这样的”“是真的吗”“还有其他答案吗”“你觉得最合理的是哪一个”等,包括该思维活动的小学语文教学就完成了批判性思维的培育。此类教和学两种行为同样也包含教学内容的内涵式重构。如《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此文是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创作情境。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

2.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力求让学生在民主与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自读自悟、主动探究、读懂故事,感悟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3.感受古诗及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黄鹤楼送别》这篇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文本描写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细腻,这是五年级的学生很难体会到的。可是课文中有几个空白点:终于、一饮而尽、凝视、伫立,虽然只有这样短短几个字,却能够很好地表现人物离别时的浓浓情深深意,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诵读之后学生终可知其滋味。

此种情感思辨,将感性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辨结合在一起,从情感理解升华至情感评价及反思,不单单是情感教学的层次有一定的提高,同时也使教学内容得以重构。

三、小学语文教学批判性思维建构的重要方法

1.应注重教师在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中的作用

教师应该演示该怎样实行批判性思维,学生的批判性精神需要教师具有相关性的态度,其自身还应当是一个批判思维者,应具有批判精神以及批判性思维技能。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常常问“为什么”,由此给学生起到一定的示范的作用。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发展不是由外在客体决定的,也不是来自于主体先天的能力,而是在主体之间的沟通、对话中持续批判、生成、创新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2.创造问题情境,使学生从被动思维演变成主动思维

目前学生严重缺少问题意识,以往的教学理念就是让学生被动地接收教师所教育的知识,没有任何的思考性、质疑性,更不要说有批判性了。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该运用生活当中的趣事进行问题创设,因为学生们一般对于生活中的事比较感兴趣,以此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热情。教师要常常引导学生不要轻易确认他人的观点,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判断来解决问题,该思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思维的良好发展。

四、结论

当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与之对应的人才也为复合型人才。怀疑思维或是怀疑精神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主要素质。全球一体化进程促使世界紧密相连。墨守成规或全盘接受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此时怀疑精神就显得十分重要,其能够帮助我们从以往的理论开始着手,经过对可疑之处的全面研究,最后取得科学的结论。对学生进行思辨读写的培养对推动教育及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应将教师、学生、教学过程以及教育环境等诸多方面作为着手点,积极进行思维督学模式的建构,以促使小学语文教学得到良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批判性露珠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制造露珠
小露珠去哪儿了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