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制造过程背后的匠人精神

2019-01-12 01:15施天驰何心一南通理工学院
艺术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琴师板材古琴

□施天驰 何心一 南通理工学院

“斫琴”是古人对制作古琴的雅称,斫琴的过程大致可以概括为选木材、造琴型、上漆灰、上配件四大环节。

一、选木材

选木材是斫琴的第一步,也是斫琴者经受考验的开始。一般说来,老而不朽的木料为古琴制作材料的首选。在古代,人们为了造出一把好琴往往是绞尽脑汁,广觅良木——逛遍古寺大殿,重金购买悬钟架鼓之木。蹲点民居拆迁现场,只为捡拾弃置的房梁。更有甚者掘古墓、拆棺椁,只为寻得一块造琴良材。古时斫琴讲究“面桐底梓”,即面板要选用轻巧的桐木,底板需选用坚硬的梓木,这样造出的古琴综合素质最高。

斫琴师觅得佳木后先要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古人处理琴材多采用“燻曝”法——先将木材浸于流动的水中数月,再捞出使其经历风吹日晒,静待木液自然风干。待木料处理完毕后,即可按照一定的尺寸制造板材。古琴面板厚约五厘米,底板厚约一厘米,具体数值可以根据板材的松透程度和个人的喜好上下浮动。板材准备完毕便可以进入造型环节。

二、造琴型

这一工序主要是指琴面和槽腹的制作,一般包括制板和合琴两个步骤。外表看似复杂的古琴本质上其实只是一个由面板和底板组成的共鸣箱。通常情况下,琴师会先根据绘制好的图形制锯出面板、底板的形状,再在面板上刨出适当的弧度。两块板材间的空心部分即为古琴的槽腹。槽腹的大小并无明确统一的标准,需依据木料质地、板材厚度而定。只有将槽腹的结构处理得当,制好的古琴才会拥有美观的外表,才能奏出醇厚美妙的音色。

将处理好的面板和底板黏合二为一的工序称为“合琴”。古人合琴多用黄明胶、牛皮胶、鱼鳔胶。面底合一后,再将岳山、轸池、雁足、龙龈等附件粘贴上去,造型环节到此基本结束。

三、上漆灰

紧接其后的上灰胎是斫琴后期工艺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容易出差错的一步。只有当琴体上的每个部位都经历过这道工序,古琴的外表才能长久地保持光滑亮丽,弹出的音色才能沉而不散,韵味才能历久弥新。更重要的是,这道工序是避免“显音”(弹按琴弦时,发出带有金属感的沙音)之大忌的关键。因此,从古至今,斫琴师都对这一环节无比重视。

灰胎也称“底漆”,由生漆和磨细的鹿角霜调制而成,将其上于古琴表面,坚固耐久,不易磨损。为了使胎面薄厚适中,斫琴师会在过程中反复进行打磨和补胎。灰胎干透大约需要十天时间,随后上弦试音,若无沙音则可开始髹表漆。

古琴的表漆按颜色可分为紫、黑、朱、褐、黄数种,匠人还可以将不同颜色的漆料混合,调配出喜欢的颜色。一般而言,表漆至少要上两遍,且顺序有先后之分:第一遍应使用松节油稀释过的生漆,以便生漆更好地渗入灰胎之中。第二遍则要用浓度较高的生漆,这样琴体的表面才会平整而富有光泽。待生漆干透便可以抛光、上配件。

四、上配件

上配件是斫琴的最后一个环节,配件包括琴徽、琴轸、雁足、琴弦等。琴徽是位于古琴外侧紧靠一弦处的平面记号,用于标注十三个泛音的位置,其材料通常为贝壳,即人们常说的“螺钿”,较贵重的材料有金银、翡翠、玉石等。如今,人们还想出了刷指甲油、黏卡通贴纸等经济实惠、富有创意的替代方案。琴轸,是古琴上用于调弦的小柱。雁足是支撑琴身的两只“脚”。由于琴轸和雁足要长年累月地承担弦的拉力和琴的重力,因此在制作时一般选用质地坚硬的材料,如红木、紫檀、玉石、牛角等。

自制古琴成品或许不如现成的商品那般精致,却是独一无二的。斫琴的过程是赋予无生命的木料以灵魂的过程,更是人与琴培养感情、沟通心灵的过程。对于广大琴人来说,斫琴更是一种信仰——只有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出的古琴才能真正奏出自己心底的声音,这正是对匠心的一种独特的注解。

猜你喜欢
琴师板材古琴
熊立群:中国斫琴师领路人,奏响穿越时空的声音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装饰石材板材切割技巧
石材板材研磨与抛光的准备与实操
板材次品移除机的设计
石材板材智能化加工柔性制造系统研究
浅谈中国传统古琴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在乌审听琴
寻访千年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