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亮 广州工商学院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歌唱模式,两者既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也有显著的差异。在当代高校音乐教学中深入分析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关系,对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多元化开展有着极大的帮助。
美声唱法最早源于意大利,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柔声演唱阶段演唱者只使用了半分力量,到了高音阶段则通过强烈的冲击来展现音乐本身的力量。美声重点在于对重音区的修饰,看似单调的自如转换,要求演唱者具有宽广的音域。民族唱法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唱法,其主要通过歌唱的形式将民族精神表现出来。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深入探索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间的关联可以显著地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在美声唱法中,需要注意气息的连贯及呼吸的自然,为了获取这一效果,就需要演唱者注意进行系统的发生训练。在美声唱法中,常见的呼吸方式有腹式呼吸、胸式呼吸、胸腹式呼吸,而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大多会采取胸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要求演唱者要把握好气息冲击、共鸣呼吸等原理,借助少量的气息来获取丰富的声音共鸣。民族唱法也比较看重呼吸方式,其提倡“气沉丹田”,这与美声唱法中的胸腹式呼吸有相似之处。“吟”是民族声乐唱法的基础,具有舒缓自如、悠长圆润的特点。
在美声唱法中不提倡有各种动作,其更加看重音乐的纯粹,这与美声的发展历程有一定关系。过去的欧洲教会不提倡通过张扬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从而制约了人的天性,因此人们往往通过美声唱法来表达激烈的情感。而在我国的民族唱法中,受曲艺、戏曲等因素的影响,在歌唱表演中十分看重表情形态、声音、肢体表现等,演唱者需要随着音乐展现出相应的动作、体态,从而表达出音乐中的情感。
由于不同时期下,不同民族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特点、艺术特点是有一定差异的,这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可以掌握更好的音乐演唱技巧,教师要注重从多样化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在引导学生学习美声唱法的相关技巧时,可以将民族风格融入其中,促进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金风吹来的时候》这首歌曲时,这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原创歌曲,其旋律借鉴了傣家人吹奏芦笙的音调。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声音要优美婉转、气息流畅、淳朴自然,带给人一种进入美丽傣族山寨的感受,从而展现出傣族人对家乡、生活的喜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以美声唱法为基础,对学生的低吼位进行训练,并指引学生注意深呼吸,并把握好声音的连贯、圆润。对此,可以借鉴民族唱法中的吐字、润腔,从而塑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形象。
在汉语美声歌唱过程中,要求演唱者遵守母音连贯、音色统一的要求,从而获取良好的元音因素效果,形成独属于汉语的美声元素。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吴碧霞的《枫桥月泊》时,在演唱歌曲的开头部分的“月”字的过程中,第一个元音“u”的变化十分短促,同时声腔的着力点混有咽腔色彩,会延长母音的时值。在归韵时,动作应相对短促、巧妙,通过这样的艺术处理不仅可以将汉字演唱得十分清晰、动听,同时还可以达到美声的效果,能显著提高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在当前的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对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极大改变。在教学过程中,两种唱法的同步教学会让学生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之间的声音、风格差别有明显的感知,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两种唱法的魅力。在实践教学中,高校音乐教师应该以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的共性为基础,引导学生综合性地把握气息、声音运动,并控制好声音的稳定性、流畅性。同时,还需要指引学生学习民族唱法中的润腔、语言方法,让学生可以追求整体共鸣、音色圆润,并有机地将两种唱法融合起来,使学生可以在两者的相互借鉴中拓展音量、音高、音域,表现出灵活的声乐演唱技巧。
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兼顾不同音乐流派的演唱技艺,不断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歌曲演唱能力,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