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辉 宁雨霏 河北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随着教学改革在高校的不断开展与深入,更多的教师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改变传统授课模式,以学生的视角重新审视课堂教学,使教与学在交流互动中活跃起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不仅对高校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平台,同时,还给予了教师更加开放的空间。在传统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或者“示范性”的教学往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性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部分很薄弱,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养成科学、自主和独立的学习习惯。而采用交流互动的形式,加强学生参与课堂的比重,活跃教与学,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课程教学开始前,教师组织学生针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可以是全面地、铺开式地阐述与佐证课程内容,也可以是有针对性地具体地、展开课程内容中的某个知识点。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将知识点内容、素材的收集(应包括文字部分、图例部分以及音频或者视频等)整理成PPT等形式,以备分享给全班学生。在此环节中,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梳理课程内容,并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问题,要统筹兼顾,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其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以色彩课程为例,教师设计好几个问题,如色彩的来源、色彩原理、色彩绘画中材料的选择、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等,让学生分组针对各自的问题进行备课。
在课程正式开始后,请每组到讲台前讲解自己资料的收集情况,并结合PPT或者其他形式,图文并茂地对问题中涉及的知识点铺开陈述。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其他学生参与交流互动,提出质疑,交换不同意见等。例如,在色彩绘画中材料的选择这一问题中,学生收集到水粉、油画、水彩、丙烯、彩铅、油画棒、马克笔等不同材料的相关知识,在讲述过程中,教师请其他学生以自身的经验和体会分别对以上材料知识进行补充。这样的交流互动,能够自然地拉近学生与课程内容之间的距离。当然,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看待事物的视角相对来说还比较片面,往往在实际课堂的交流互动中会出现错误和分歧,此时教师要把握合适的时机,补充不足,纠正错误,化解分歧。另外,课堂上随时会出现“题外话”,而这些“题外话”往往是无法预设的,教师需要做到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将发散思维逐渐收拢,明确主题,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课程中学生展示自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当涉及某个知识点时,教师要及时补充提问“是什么”“为什么”“你的观点是什么”等,启发学生除知识点外更多的思考,以点带面,再将平面转化为立体,从而形成一个较之前更加庞大的知识结构。例如,在教学“设计色彩”一课时,学生在展示关于色彩设计与室内设计关系的知识时,教师提出问题:请从自己的身边举个例子,比如我们的食堂,这样设计的初衷是什么?效果如何?如果是你,会进行怎样的设计?因为是和自身有密切联系的场所,学生各抒己见,在活跃的气氛中各自的思维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通过讨论后,教师启发学生回过头来思考设计的初衷以及学习设计的初衷。启发学生思考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知识储备的建立,而是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锻炼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要求。
创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实践过程,它需要创造性思维的指导。创造意识对于一个人而言通常是潜在的,而这种潜在的意识如果在成长环境中没有被激发出来,那么它会随着我们思维框架的逐渐成形而被湮没。高校的学生正处于创造的黄金时期,他们思维活跃,敢于并乐于创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培养其创造意识的契机,并利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拓展其思维。交流互动具有活泼新颖的优势,能够为传统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教师应重视交流互动这一授课形式,肯定其价值,并在课堂中积极运用,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不仅符合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而且也会改变“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现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践行高校美术教育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