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岔河九年制学校 陆 欣
学好数学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基础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引领学生用数学思维去思考数学问题,形成一定的数学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小学生抽象思维不足的现象,我们要多让他们在形象的感受中获得对数学的认识。其中,直观手段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点转换为直观、形象的事物,调动学生们整体感知及认识,降低小学数学学习难度,引导学生们在直观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及思考,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们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小学数学属于一门抽象理论知识、复杂公式与逻辑性概念较强的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逻辑思维、认知及年龄等特点,他们的思考方式一般以形象思维及感性思维为主,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师对教学知识点的讲解,无法自主地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学习及探究,导致学生们学习效率及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长此以往,学生们只能对数学公式、理论及概念进行死记硬背,在遇到较为复杂及需要变形的练习题时往往表现为思维受到阻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直观手段教学显得尤为必要,直观手段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直观的图画、教学工具及模型等实物为学生们验证、展示数学知识点及概念,引导学生们通过展示实物获得直观上的认识,继而形成感性认识,降低数学学习难度,方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在真正意义上掌握数学知识点及概念,培养学生们在遇到复杂抽象的练习题后能够发挥自身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探究、思考及解答,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直观手段是让学生在数学信息的认识中通过形象的具体生活事物、情境中发现数学现象,并思考蕴藏其中的数学问题。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这种能力需要老师的指导和方法的引领。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直观手段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呢?
1.创设直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具有具体、形象性的思维特点,学生们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兴趣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这一特点创设直观手段的教学情境,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并结合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性,将直观具象的数学信息呈现给学生。或者结合内容,抓住地域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合适、直观的教具,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将学生们引入具有真实事物的课堂情境中来,从而引导学生展开真实的探究及分析,促成学生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认识,并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们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如在进行小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以“人民币”为教学主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首先拿出一张100 元、50 元、20 元、10 元、5 元及1 元的人民币,要求学生们认识人民币,要求学生们分析购买一本单价为12.5 元人民币的故事书需要用什么面额的人民币,应该找回多少钱?通过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促进学生们产生直观上的认识及体验。当然,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建国后发行的人民币,带着学生一起去认识人民币,在认识中让学生获得元、角和分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轻松地掌握这一学习目标,也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
2.通过直观的图画形式替代抽象的数学概念及知识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及知识点采用直观、形象的文字、图画进行转化,利用简单的线条及鲜艳的颜色加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进行探究。如在进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手工制作的两个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的长方形实物,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直尺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们了解面积的定义与计算公式,提高学生们对抽象理论知识及公式的理解与记忆。
3.积极组织实践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数学知识与生活存在较大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们认识到这一点,积极组织及引导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积极参与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接触及观察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通过直观的生活实际加深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点,激发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如在进行《统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深入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家庭生活中每天、每人的开支,最后进行一周的汇总统计,通过生活实践活动的参与提高学生们对于数学作用的认识,提升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直观手段开展直观、形象及具体的数学教学,促进学生们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提高小学数学整体教学水平,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们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