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教科院附属竹西小学 缪永留
随着全球的信息化趋势,信息素养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基础教育课程纪要》中更是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而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培养信息素养的极为重要的载体。文章接下来将就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利用多元化呈现的方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进行探讨。
多元化首先即信息呈现形式的多元化。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相比于过去单纯的文字叙述,情景图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主要是形象思维,所以插图对学生们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可以激发其的学习热情。同时,以图画的形式展现信息,寓教于图而非直接叙述,可以更好地锻炼同学们捕捉信息和做出选择的能力,有效提高其信息素养。
例如进行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展示一幅购买东西的场景——各种各样的文具及对应的价格:削笔机——8 元;剪刀——5.3 元;修正液——3.1 元;橡皮擦——1 元;速写本——9 元;碳素笔——1.5 元。
老师可以给学生们设定一个消费限额(以10 元为例),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的商品组合,例如:削笔机+碳素笔——8+1.5=9.5(元);剪刀+修正液+橡皮擦——5.3+3.1+1=9.4(元)。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观察图片(捕捉和收集信息),并进行适当的搭配(处理信息),一个完整的信息思维过程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在教学中,我们不断引导这种思维过程的形成,不知不觉间,学生们的信息素养便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充分利用情景图和教材中的主题图,多元化呈现信息,引导学生们不断完成一个个完整的信息思维过程,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多元化还应包括信息内容的多元化。以语文为例,语文和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两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有着许多联系的地方。语文可以让抽象的数学逻辑变得通俗易懂,让概念形象生动,展现数学的内在美,为数学增添色彩。数学符号则可以将语文句子的逻辑关系直观明了地展现出来,增加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二者的整合、相互渗透更加可以使学生理解信息之间的交互性,体会信息关联,领悟交叉意思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涉及两步计算题时,学生学习起来十分吃力,这时语文的“缩句和扩句”便可发挥极大的作用。如在计算中将两个条件合并为一个条件的过程便与“缩句”极为类似,可帮助学生抽象出数学模型。如:“我们班有11 名男生,14 名女生,5 个同学一组参加春游,一共可以分为几组?”请同学们由“11 名男生和14 名女生”算出全班总人数(11+14=25)后,题目变为“我们班有25 名同学,5 个同学一组参加春游,一共可以分为几组?”结果一目了然,25÷5=5。经过缩句,两步问题变为一步问题,大大简化了难度。
数学教学中渗透其他学科的信息,引导学生们形成信息交叉意识,有利于同学们拓宽学识,便于未来解决多学科交叉的复杂问题,提高学生们的信息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多元化还包括信息获取方式的多元化。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其相比于教材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进度自由安排任务,其次,网络的时效性也使教学活动可以始终与时俱进。因此,开发、建设丰富的网络资源并且引导学生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网络大量的资源可以有效锻炼学生捕捉、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信息素养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这节概念课的教学涉及天文、地理等多学科知识,有限的课时必然无法进行全面的介绍。此时老师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网络中的大量知识将极大地冲击学生们的思维,许多学生在得知年、月、日的由来与太阳、月亮、地球的运行规律有关等知识后,十分自然地总结出“一年365 天,每四年出现一次闰年”等知识,牢固掌握了教学内容,而且触类旁通,了解了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
小学数学改革要努力为学生们开发建设更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们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查找和处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学素养,真正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身处于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中,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新的使命。综上所述,我们要在信息的呈现形式、内容、获取方式等方面实现多元化,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捕捉信息的意识,收集信息的能力,形成处理信息的计算机思维,以进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为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奠基。